日本奈良藏有两尊桧木整材雕成的五劫思惟阿弥陀如来像。据《五劫思惟阿弥陀如来缘起》记载,这两尊像是唐朝善导大师所制,由日本僧人俊乘房重源于宋代携带到日本。在此之前,日本并无此种造像,而在中国,这种造像已经失传。
一般常见的阿弥陀佛像呈现阿弥陀佛成佛以后的形态,如接引像、说法像等等,而“五劫思惟”像可说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像,也就是阿弥陀佛在成佛以前为法藏比丘时的像,这在阿弥陀佛的造像里是非常独特和罕见的。
这两尊为阿弥陀佛坐像,结跏趺坐,一尊结定印,高124.2厘米;另一尊合掌胸前,高49.9厘米。
佛像呈现初唐佛像的风格,体态丰肥,饱满壮硕,佛像的头部略显偏大,身体稍短,面相丰满而偏方;五官细致而清秀,双眼微阖,嘴角内收,作沉思状,眼内镶嵌玉石;佛的发髻为高耸的螺发,发际偏低,像帽子一样,一直覆盖到耳朵和后颈,这是此佛像的最大特色;衣纹上用隆起如圆绳状的纹线,自然流畅。佛像特别圆润可爱,令人一见便觉可亲可喜,不似那种高高在上、待人顶礼膜拜的样子。
五劫思惟阿弥陀佛像向我们展示了阿弥陀佛如何成佛,是怎么样的一尊佛。
《无量寿经》里说到:在久远无量无边、无央数劫前,有一位国王,他悲悯众生生生世世轮回六道不能解脱,于是发心出家,叫作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所,发愿成佛后建立的佛土,超逾十方一切佛国。于是祂观察了两百一十亿的佛土,把两百一十亿的佛土之中最上、最妙、最精华的部分搜集起来,作为自己发愿的参考。经文说:“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也即是说,法藏菩萨经过了五劫的时间思惟规划四十八大愿的蓝图。
“劫”是印度最高的数目单位,有小劫、中劫、大劫。一般一个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一个大劫就大抵等于四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法藏菩萨思惟四十八大愿,缘何要花五大劫那么长时间呢?
因为祂的心愿非常广大,祂不只是要让出家人能够往生;也要让在家人能够往生;不仅使善人往生,也要使恶人往生;不仅使人间的众生往生,也要使阿鼻地狱众生同等往生,祂要使出家众到净土得到无量光、无量寿的果位;也要使在家众到了极乐世界,也同出家人一样得到那种果位;祂要使善人到极乐世界得到无量光、无量寿的果位,也要使一生都遇到恶缘而造恶多端的众生到了那里,跟善人一样证得无量光、无量寿的果位;甚至地狱、饿鬼、畜生道的众生,到了极乐世界,也跟其他有修行的、清净的众生,同样得无量光、无量寿的果位。
五劫思惟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唯有把一切修行的功德含藏在这句名号之中,让十方众生去称念,才能够通上彻下地救度到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种类根性的众生。
发愿而没有实践,这样的愿是空愿。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大愿之后,为了圆满这四十八大愿,祂又
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经典上说,阿弥陀佛累生累世以来,割肉喂鹰,舍生喂虎,求头给头,求眼给眼,做布施,修忍辱,持种种的戒,都是为众生所修所做,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布施头目脑髓、骨肉、全身种种器官的地方——祂以这样的布施,来和十方世界的众生结佛缘,结救度解脱的缘。
《阿弥陀经》里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十劫以前,阿弥陀佛终于完成了极乐世界,也完成了救度我们的功德。我们要到达极乐世界的所有资粮和功德,甚而圆满成佛的功德,阿弥陀佛都为我们完成在六字名号之中了。
从这两尊五劫思惟阿弥陀如来像,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对佛心大慈大悲彻髓的体悟,以其彪炳千古的艺术手法彻底地彰显,和对众生无尽的慈悲,无限的期盼。
可以想像,沉思中的弥陀,脑海中始终盘旋着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在祂心中渐
渐成形。一切众生——包括你,包括我,也包括他,从那时起,也便有了“永断轮回,得大涅槃”这一不灭的希望!
佛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