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9日讲于圆光假日佛学班
各位法师,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今天要跟大家研讨的主题是“净土宗信仰的内涵”,这一篇讲义也曾经刊登在第三十三期的《净土宗双月刊》,也有印一百份讲义放在服务台,希望莲友们对法义能够好乐,把这一份讲稿带回去温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多闻熏习就能够让法义像水渗入大地一样地深入我们的内心,进入我们的脑海,成为我们阿赖耶识纯正的坚固种子。
人生必须要有信仰,“信”就是相信、接受,“仰”就是仰赖、依靠高于我们、可以让我们仰望依靠的对象。有信仰,生命才有一个永恒安乐的归宿,人生没有信仰,未来必然渺茫,只能随着善恶业力而流转在三界六道当中,没有一个永恒、安定、安乐的归宿。
人生必须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在这个果报之身存在娑婆世界的短短几十年,就有依靠,蒙佛加被之下,就有贵人相助,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让我们这一辈子能在安稳中安乐过日子,所以人生不管是为了现世、为了未来世、乃至于永恒的未来,都必须要有信仰。
虽说众生都必须要有信仰。但“信仰”有正信、迷信、邪信三种:“正信”──智慧的信仰,就是正信;“迷信”──不正确、不是智慧的,也有它信仰的功能,但是不究竟;“邪信”──错误的信仰,会导致现在世、未来世,都会误入迷途、陷入灾厄的境界。
所以,一个人宁愿没有信仰,也不可以邪信,宁可迷信也不要邪信,更重要的是要有正信。佛教的信仰就是正信,是属于智信的。“智”是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世间上的学问知识,是真理,真理就是智慧,简言之智信就是佛教的信仰,就是真理的信仰。
净土宗是大乘佛教当中的一个宗派、一个信仰,那它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纲要?念佛人必须要彻底、正确地了解,清楚、明白地了解;因为不了解它的内容,就无所起信乃至信错了,如果信错的话,就失去了信仰的价值,乃至目标也错误、方法也错误。所以,对于我们所选择的信仰,必须对它的内容有正确、深入地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研讨净土宗信仰的内容,有哪一些纲要?哪一些骨架?我分为四个大点来研讨:
第一,“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第二,“阿弥陀佛是救主”;
第三,“愿生者都是凡夫”;
第四,“称名往生因缘果”。
第一个主题,“净土宗信仰的内涵”,是总的来讲它的内涵,是概括性的。
第二个主题,“阿弥陀佛是救主”,是讲信仰要有一个对象,阿弥陀佛是我们主要的信仰对象,乃至是唯一无二的对象,是独尊的、超越的,也是无比的,因此,可以说他是我们的本尊、是我们的救主。
第三个主题,“愿生者都是凡夫”,第二个主题是所信仰的对象,第三个主题是能信的人,也就是我们。我们信仰阿弥陀佛的救度、愿意接受弥陀的救度,而往生弥陀的净土,我们这一种众生,是什么根机的众生?讲到信仰,一般都是指凡夫来讲的,但是凡夫有好几个层次性,那么我们这一种根机的凡夫,是什么样的凡夫呢?这是第三点所要讲。
第四个主题,“称名往生因缘果”,这点也可以说是一个结论,凡夫称念救主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够往生,它有什么样的因缘果呢?念佛就是“因”,念弥陀名号的人都会承受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缘”,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果”。因此,专念弥陀佛名为因,以弥陀的愿力为缘,就能够往生弥陀净土,这个就是“称名往生因缘果”。那“果”是什么样的果报呢?果报就是成佛。
这四大点是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四大点当中,第一大点“净土宗信仰的内涵”,又分为八个小点来解说:
(一)净土宗名。
(二)信仰对象;
(三)众生呼应;
(四)净宗原理;
(五)弥陀名号;
(六)五个要素;
(七)宗旨特色;
(八)净宗贡献。
(一)净土宗名:三重分别──
净土宗这个宗派、名称,可以用三个名称来作为解释。这三个名称是一层一层地递进,以这三层来充分的解说净土宗的内涵。
⒈往生净土宗:
所谓净土宗,即是以今生往生弥陀净土为其目标的宗教,故可说是“往生净土宗”。
第一层是“往生净土宗”,“净土宗”这三个字是概略的名称,再简略的话就称“净宗”两个字,比较完整的是“净土宗”三个字,进一步则可以说是“往生净土宗”五个字。也就是说“净土宗”这个宗派,它的目的是为了往生净土,再者,这个净土是指弥陀净土,如果净土宗不讲往生弥陀净土的话,就不成为净土宗了。所以,往生净土是最根本的,没有这样的根本就称不上“净土宗”。
在谈到净土宗之前,先把有哪一些净土分别说明。如果单单以净土来讲,十方净土有很多,不止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净土;密宗的大日如来也有一个净土,叫做“密严净土”;乃至一般常念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有净土,就是“东方净琉璃土”;释迦牟尼佛也有一个净土,是“无胜庄严土”;《法华经》也谈到说,释迦牟尼佛也常住灵山净土,因此日本有一个宗派叫做日莲宗,他们就是要求往生灵山净土的;另外,还有大家较常听到的弥勒净土;再来就是《阿弥陀经》里谈到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下十方都有净土,譬如说东方阿閦鞞佛的净土等等。有这一些净土的分别。
所以,如果单就“净土宗”三个字来讲,修其他净土法门也可以说是净土宗,不过,在佛教当中,自古以来修学净土法门的信众当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往生弥陀净土的是最多、最普遍。至于其他的净土,譬如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当然也有人修持,但人数非常地少;大多数的人,是现生称念药师佛,祈求身体的健康、现世的种种福乐,可是他未来的归宿,还是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至于想往生阿閦鞞佛净土的,少之又少;要求生释迦牟尼佛的无胜庄严国的,也非常地少,因为在经典上没有特别介绍无胜庄严国的内涵,以及往生的方法;至于大日如来的密严净土,是密宗才修的法门,可是密宗当中,以藏密来讲,也有大阿弥陀法,我们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他们称为“无量寿佛” ,所以他们也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称念无量寿佛的名号。
有关弥勒净土,自古以来修持的大德,譬如唐朝的玄奘大师,乃至近代的太虚大师,可是这也只属于少数的出家众,一般的信众很少修弥勒净土的法门,所以自古以来,修学弥勒净土法门的也是少之又少。其实,严格来讲“弥勒净土”四个字不一定称得上,因为只有佛才有净土,弥勒菩萨还没有成佛,还有一品无明未断,所以就没有所谓的净土。因为“净土”,净就是纯净的、圆满的、究竟的,这一种纯净、圆满、究竟,只有佛才有。因此,经典上说“唯佛一人居净土”。再者,弥勒菩萨,现在是在欲界天的第四天,兜率天兜率内院,还没有离开三界,因此弥勒净土是一种概略、勉强的称呼。
所以,自古以来,修学弥陀净土法门的信众最多,影响也是最大的。一般讲净土宗,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弥陀净土,不会认为是往生药师琉璃光如来净土的净土宗,或者是弥勒菩萨的净土宗,或者是阿閦鞞佛的净土宗。所以虽然净土或净土宗是一种统称,不过现在已经成为别称,单独个别的称呼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就是“净土宗”,约定俗成的把“净土宗”三个字定义在阿弥陀佛的净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俚语,显示弥陀净土是多么地兴盛。
谈到这一点,也顺便把佛教作一个结论。
佛教,是讲解脱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之苦的宗教,这个就是佛教的根本目的,如果不谈解决生死轮回之苦,就不是佛教,乃至虽然谈解决生死轮回之苦,可是没有方法,或者方法很艰难、道理很深奥,一般理解不来、做不到的话,有也等于没有。现在佛教八大宗派当中,只有“净土宗”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净土宗才能让所有的众生、一切的凡夫,在今生今世只要念佛,就能够解脱三界六道轮回的苦海。因此,只要讲佛教,就会讲到净土宗,讲净土宗也可以代表整个佛教,这是大家细细思维就能够了解的。因为佛教既然是以解脱生死轮回为基础的,但是我们目前是生活在末法时代,其他的法门、其他的宗派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不可能的。
“所谓净土宗既是以今生往生弥陀净土,为其目标的宗教”,故可更精准的说是“往生净土宗”。前面讲到,所谓的净土宗,是以往生弥陀净土为根本目的,如果念佛只是求现生福报,或消灾免难,或事业发达、身体健康长寿、诸事如意吉祥,没有想到要往生极乐世界,那不算净土宗;或者是念佛只求下辈子能够再度生而为人,或者是上生天界,那也不算是净土宗。
“净土宗”是以往生弥陀净土为目标、为目的,而且是今生往生弥陀净土,不是下一辈子再当人,下下辈子才往生,不是这样的,是今生就往生弥陀净土为其目标的宗教,才可说是“净土宗”。
我们为什么要往生弥陀净土呢?因为解脱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是佛教的根本、佛教的出发点,如果以小乘佛教来讲,解脱是小乘佛教的目的;以大乘来讲,在解脱的基础上,还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大乘是建立在小乘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小乘的解脱基础,才谈得上大乘,如果连小乘的解脱都没有,就无所谓大乘了。
往生弥陀净土的“净土宗”,是涵盖小乘,也涵盖大乘,乃至是大乘当中的登峰造极,就像我们昙鸾大师所讲的,净土法门是“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上衍”就是大乘,“极致”就是最高的顶点的,也就是登峰造极;“不退之风航”,不退转、快速、轻松的船只,就是不退之风航。
前面是就目的来讲为什么要往生,现在从内涵来讲。人在娑婆世界,在今生今世当中,它是无常的、是苦、是空、是无我的,所以娑婆世界的四种真实就是无常、苦、空、无我。我们谈这四种真相,不是要过苦、空的日子,也不是以苦、空、无常作为麻痹自己的观念,而是认清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然后解决它、超越它,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就好像身体有一个潜在的病,如果不去发现、了解它,然后面对、治疗,那永远不能健康而且很危险,哪一天这个病症突然爆发就来不及了。我们应在它还没有爆发,还不严重的时候,就先治疗好,因此要先发现它、了解它。每个人都有“轮回”的潜在大病,不解决不行。
在娑婆世界,有种种的不如意、苦恼、痛苦──可是,这一辈子的苦还算是枝末、微小的,有一个根本、长远、又广大的苦,就是轮回。有关无常、苦、空,在《无量寿经》,有几段经文给我们很深彻的警醒,有一段经文就说: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在世间所求的荣华富贵都是无常的,现世再怎么样拥有,有一天也都会离开我们,最后一点也拿不到,所以释迦牟尼佛说“爱欲荣华”让我们享乐一辈子,但却是“无可乐者”,也就是说,它不是成为快乐的因,因为都会别离,形成“爱别离苦”,所以反而是痛苦的因。
又有一段经文说: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我们在爱欲当中──父母的爱、儿女的爱、兄弟眷属的爱、朋友的爱,这些爱欲以及五欲都是无常的,最后我们都会单独地离开这一些爱欲的境界,再爱的人也不可能陪伴我们,代替我们的生、老、病、死;世间任何再可爱的东西也不能够让我们依靠它,我们今生孤独地来到世间,最后也是孤独地离开世间。未来要去的地方,不管是苦、不管是乐,都没有人代替,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可以安慰。也就是说我们现生所拥有的,即使父母再怎么爱我们、夫妻再怎样的恩爱、儿女再怎么样的孝顺,最后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谁,我们还是要孤孤零零地去面对──该堕落三恶道,就一个人到三恶道受三恶道的苦;该上天界享乐,也是一个人去享乐。只是,最后还是免不了无常,仍在轮回中,所以是苦的,不是乐的,因为即便是生在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福报尽了,最后还是会堕落三恶道。
天界,在六道轮回境界来讲是最高的了,但天界寿命一到,很少会再轮转到天界,往往是堕落下来的多。所以《地藏经》就说:
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
《涅槃经》也说: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也就是说,即使上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四千大劫,可是寿命总有到尽头的时候,寿命一到尽头就会堕落下来。为什么?天界本来就是享受福果,不是播种善因的地方,播种因只有在人间。所以在《正法念处经》就说:
无始生死中,业网覆世界。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也就是说,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轮回到现在,累生累劫所造的善、恶非常的多,可以说盖满整个虚空法界,这一些业相较来说是恶多善少。天界的果报尽了,地狱的果报来了,就堕落地狱;地狱的果报尽了,过去世上生天界的果报来了,就生到天界,但往往是堕落三恶道的多。有一首偈说: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这是人生的实相,因此我们必须要往生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有说一句话:
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这句话说得很真实。世间所做的善业是指什么?以佛教来讲,五戒是善,十善也是善,布施、救贫、救急、救难都是善,但是这一些善并没有离开轮回。所以,在三界里面,这一些算是善,三恶道才是恶,可是如果这一些善,跟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而专称弥陀名号来比较的话,印光大师说它就属于恶业,不是善了。只有往生极乐净土的才是纯粹的、纯正的善。
所以,印光大师讲的很干脆、很彻底的,因为世间的善有贪、瞋、痴──地狱、饿鬼、畜生的种子在里面,哪能算是善呢?(待续)
【附:讲稿】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二)
一、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一)净土宗名:三重分别--
⒈往生净土宗:所谓净土宗,即是以今生往生弥陀净土为其目标的宗教,故可说是“往生净土宗”。
⒉念佛往生净土宗:而往生的方法即是念佛,故也可说“念佛往生净土宗”,简称“念佛宗”。
⒊念佛往生净土成佛宗:往生净土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成佛,而弥陀净土是涅槃的境界,任何人只要专一念佛都必定往生弥陀净土,而一旦往生弥陀净土,则必定快速成佛,故亦可说是“念佛往生净土成佛宗”。此九个字完整的宗名,非常明确地标举出净土宗的方法、目标与目的。
善导大师说:“真宗叵遇,净土之要难逢。”
法照大师说:“念佛成佛是真宗。”
(二)信仰对象:净土宗以阿弥陀佛及其极乐净土为其信仰的对象,即是信受弥陀救度,目的是愿生弥陀净土。
弥陀与净土,是净土宗的根本;信弥陀、生净土,是净土宗全部教理的基础。
人生归处,明确指向弥陀净土;修持方法,明确提出信佛救度。
唯依他力易行,不依通途常轨,超越各宗难行,直趋涅槃境界。
(三)佛生呼应:阿弥陀佛呼唤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让其救度,众生若能呼应阿弥陀佛的救度,亦即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则阿弥陀佛及众生,亦即佛凡双方之间,二愿和合,如磁铁相吸,即时产生感应道交、一体不离的关系,当下达成救与被救,而实现往生弥陀净土的目的。此亦名“佛愿生愿,机法一体”。
(四)净宗原理:净土宗原理:二愿和合。佛愿生愿,二愿和合,成净土宗。佛愿成就净土,生愿成就往生,如磁铁相吸。磁吸铁不吸铜,铁合磁不合玉。佛愿已成,无可疑虑,众生愿生则生,法尔道理。二愿和合则生,往生仅凭愿。
(五)弥陀名号:佛生呼应皆以弥陀名号为桥梁,弥陀以其名号呼唤众生,众生称念名号回应弥陀,以表信受救度、愿生净土之心。
南无之众生与救度之弥陀,二者一体不离,此亦名“六字名号,机法一体”。
(六)五个要素:弥陀、弥陀净土、弥陀名号、众生信受愿生念佛、往生净土成佛,这五个要素构成净土宗信仰的内涵。简言之,即是弥陀、净土、名号、众生、往生。
(七)宗旨特色:净土宗的信仰内涵,可说全在净土宗之宗旨与特色之中。
(八)净宗贡献:
⒈指出人生永恒之归处,⒉明示他力易行之法门,⒊达成佛教成佛之目的,
⒋解决佛教自力之难题,⒌实践自利利人之大乘,⒍圆满今生来生之愿望。
二、阿弥陀佛是救主
阿弥陀佛于因地法藏菩萨之时,悲心深彻,广发弘愿,誓欲以光明名号救度十方所有一切众生,选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精华,经五劫思惟广发四十八大愿(超世大愿),经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愿行圆满,已于十劫之前成佛。
故阿弥陀佛可谓“本愿成就身”。而此本愿成就之阿弥陀佛,其目的全在救度众生,救度众生之外无弥陀,故阿弥陀佛即是“救度众生身”。
四十八愿所成就之阿弥陀佛,当然是无量光、无量寿之体现者,永恒地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成为“光明摄取身”。
`阿弥陀佛以光明名号救度十方所有一切众生,无一舍离,直至临终,显现来迎,故阿弥陀佛即是“来迎接引身”。
故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身、光明摄取身、来迎接引身,因而成为救度十方众生的救主,并且与念佛人产生感应道交,机法一体的关系。
在净土宗正依经典的《大经》诸译中说阿弥陀佛发愿的根源是:
救世之法王。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大愿都是由这些根本愿心所开展的,这根本愿心显示出阿弥陀佛是一位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之佛。
三、愿生者都是凡夫
《涅槃经》虽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然而善导大师于《观经疏》玄义分则说:“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现。”
悉有佛性乃是立足于众生的佛性而言,而与此相对,善导大师则是立足于客观的现实。亦即,善导大师所注目的是隐覆佛性的“烦恼”。
善导大师重视现实之中客观的自己,更进一步,建立了“九品皆凡说”,亦即:上品三生是遇大凡夫,中品三生是遇小凡夫,下品三生是遇恶凡夫。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常没众生”,而说:“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里所说的凡夫,不是像圣道门所说的内凡(十住十行十回向)、外凡(十信)、底下凡夫,那样被列出了等次的凡夫,而是说,人从一生下来,只要肉体尚存,烦恼就如影随形,一辈子不相舍离。具足如是烦恼之人,不只是“凡夫”,而是“烦恼具足的凡夫”、“罪恶生死的凡夫”、“无有出离之缘的凡夫”,而且是“常没众生”。
亦即,人始终以烦恼为本性,在贪欲、瞋恚、愚痴三大烦恼的缠缚之中度日,时而被不知厌足的贪欲之水所染污,时而被不平不满而生气瞋愤之火所焚烧,时而因为不明道理而胡作非为,广造罪业。
而这个现实之中客观的自己——烦恼具足的“常没众生”,才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如前面所引《大经》诸译中所说。因此,善导大师道出诸佛出世的本怀而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诸佛出世的本怀,在《大经》 “发起序”中已有所说明,即:“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
“拯济”,救度之意,救度众生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海。“群萌”,众生的异名,像草一样多的众生。“惠”,是不讲条件白白地给予。“真实之利”即是弥陀本愿。弥陀誓欲救度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本愿,任何众生,只要信受弥陀救度,称念弥陀佛名,即得往生弥陀净土而成佛之利。简言之,即是“念佛往生净土成佛”之利。
“群萌”亦是烦恼凡夫之别名,烦恼是人类的本性,人一生下来便有烦恼,而此烦恼以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断除的。正因如此,净土宗的修行不以现生明心见性、断除烦恼、证悟佛果为目标,而是以信佛救度念佛名号,往生弥陀净土成佛为目标。
四、称名往生因缘果
以专称弥陀佛名为“因”,并以弥陀愿力为“缘”,而达成往生净土之“果”,这便是净土宗的特征。
因为不是靠自己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修行之力断除烦恼之后而成佛,而是今生今世靠念佛往生弥陀净土而成佛,所以,是他力而易行,不是自力而难行。因此,烦恼凡夫,常没众生,虽不断烦恼也能容易出三界生净土证涅槃,故昙鸾大师强调净土宗乃是:“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
”
《大经》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
”又说: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违逆,自然之所牵。
“必
”是自然之意,“不违逆
”也是自然之意,“横截五恶趣
”“升道无穷极
”都是阿弥陀佛愿力自然之所致,故说“自然之所牵
”。故《大经》“第十八愿成就偈”说: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可说,净土宗在大乘顿教之中,特别具有佛力自然横超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