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回向偈」大意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首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的意思,就是愿以我们念佛的功德,平等回向给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

我们都是学佛的人,不可以自私自利,尤其是学大乘法门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大乘的定义,简单来讲,就是不但自己要解脱,也要别人和我们一起解脱,和小乘不一样,学小乘法门的人,只是求个人的解脱而已。

然而,大乘的菩提心,是建立在小乘的出离心之上的。学大乘法门的人,如果没有出离的心,那么也就谈不上发菩提心,不算是学大乘法门的人了,为什么?因为自己都不愿出离了,怎么帮助人家解脱呢?

发了菩提心,一定要实践,这叫做行菩萨道。所谓行菩萨道,最典型的就是“六度”,最方便的就是“四摄”,要有“四无量心”,然后还要发“四弘誓愿”。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动动嘴巴,跟着人家念一念而已,心做不到,逢缘遇境,就大发脾气,和人家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这样的话,就不是真的在行菩萨道了。

回向偈说,“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我们愿以念佛的功德,平等回向给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不只是自己往生,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往生,这就是菩提心的展现。“平等”的意思,就是不讲条件,而“施一切”,包含很广,上至天堂,下彻地狱,三途六道,四生九有,统统都包括在内了,我们念佛帮助人家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在行菩萨道。

又说,“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菩提心分圣道门的菩提心、净土门的菩提心,我们这个法门的菩提心,就是愿生心。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成佛之后,一定会倒驾慈航、广度十方众生,这样的话,岂不是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我们将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众生,就是希望他们也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成佛。

极乐世界为什么又叫做“安乐国”呢?世尊在《无量寿经》中就说:“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清净安稳是“安”,微妙快乐是“乐”,极乐世界就是一个安乐的国度。这种安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等同涅槃的境界。也就是说,一旦往生就决定成佛,而成佛才能安,成佛才有真正的乐,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往生“安乐国”。

极乐世界是涅槃的境界,也就是成佛的境界,佛的境界事事无碍,依报和正报是一体的。经中所说的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宝池、宝树、宝莲花等等,不像我们所处的三界,是凡夫共同的业力显现出来的染污相。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皆是阿弥陀佛的清净业力变化所作,是清净相,无相之相。

极乐世界不仅依正一体,同时也是名体一如,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和他的本体是不二的。阿弥陀佛法身、报身、化身所有的功德,全都在他的名号里面,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阿弥陀佛的本身叫做“法性法身”,而这一句名号,就叫做“方便法身”。

所谓法性,即是法身,亦即空相,万法的本性都是空相,凡夫的境界触及不到。阿弥陀佛的法身,无相无不相,有形的就是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显现在这一句名号之中,让十方众生都能接触、方便称念,使得我们在称名念佛的当下,即能拥有阿弥陀佛本身所有的功德,都能消除业障、往生极乐、不退成佛。

换句话说,如果净土法门把这一句名号拿掉,就什么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这一句名号,我们去哪里找阿弥陀佛呢?如果没有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如何把他所有的功德给我们呢?如果没有这一句名号,我们凡夫根本想像不来,因为那是佛的境界,不可思议。

世尊在《无量寿经》中就说:“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菩萨和罗汉都理解不透了,何况是凡夫呢?这就好比一出生就瞎了眼的人,想要带头当人领队是不可能的。又说:“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智慧,深不见底,广无边际,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只有佛才能够明了的啊!

所以,我们净土宗的本尊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本尊只有一尊,一尊才能让我们的目标明确。这位本尊是为我们发愿的佛,是为我们修行的佛,是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的佛,也是要救度我们离开生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的佛,我们念佛人除了阿弥陀佛以外,没有第二个本尊。

是故,只要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已功德圆满、无所欠缺了,不去修其他的法门,也丝毫没有遗憾。然后,我们再把念佛的功德,平等回向给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祈愿他们也都能往生成佛,这就是这一首回向偈的大意。

(摘录自2019年2月25日讲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