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里有句话:「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句话点明了众生一切恐惧的来源——挂碍。
「挂」者,挂念;「碍」者,障碍。一切担心挂怀之事,皆障碍了我们本然清净自在洒脱的心。
挂碍口袋里的钱,便恐怖于被偷被抢或丢掉;挂碍出门的行程,便恐怖于红灯、堵车,可能会赶不及飞机火车;挂碍现有的权位,便恐怖于左右人的觊觎、揭发、检举;挂碍自己的身体,便恐怖于种种灾祸与疾病;挂碍孩子的前程,则恐怖于:今天考试没考好,小学便读不好;小学读不好,初中便读不好;初中读不好,上不了好高中;高中上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就完了;……
挂碍的东西越多,则恐怖越多,挂碍的心越深重,则恐怖也会同比例增大,处处挂碍,则处处恐怖;时时挂碍,则时时恐怖。故而,充满挂碍与恐怖的人生,哪里谈得上洒脱与自在呢?
人们在孩童时代,欢喜自在,天真烂漫,就在其百事不懂,无所挂碍,亦无恐怖。看过一视频:一两三岁小孩被车碾压,人竟无事,起身后拍手大笑,扬长而去,继续玩耍去也。稚子无知,并不知车轮碾身意味着什么,但恰是这个「无知」救了他啊!倘若成人,吓都要吓得半死了!
《庄子》里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个人很擅长赌博,当以瓦为赌注的时候,这人便气定神闲,百赌百赢,千赌千赢,万无一失,号称「赌王」;但当以钩(银子做的一种钩)
为赌注的时候,此人便开始慌乱忐忑,局促不安,心不安,神不宁,此时输赢各半;而当以黄金为赌注时,这家伙便头脑昏热愦乱,眼也花,手也抖,百赌百输。同样的技艺,何以随着赌注不同而状态各异?因为挂碍之心随物而起,随着赌注变得贵重,恐怖在一步步加剧。智者庄子最后总结了一句话:「凡外重者内拙。」「外重」即是挂碍于外物的心重,「内拙」则是因为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惶惧。
在念佛人这,作为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挂碍——生死,不期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因为六字洪名「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死既不惧,又惧怕旁的什么呢?
故而念佛人最应过潇洒自在的生活,心神栖于净土之时,回观娑婆,究竟有甚值得挂心记怀之事?既无挂心之事,便无恐怖;既无恐怖,则「外不重,内不拙」,心安神定,气畅神和。此时,岂不个个是那个「百赌百赢」的「赌王」了?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