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总愿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1]生死,靡不解脱。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令[2]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3],而无等双。
【译文】
愿我成佛之时,(功德巍巍,)
能如师父世自在王佛一样崇高伟大,遍救十方一切众生,让他们无不达到究竟解脱(摄法身愿)
。……我发誓成佛,实现这些大愿,令一切众生免除生死忧惧,获得绝对的安慰(摄众生愿)
。……如果我成佛,我的国土殊胜庄严最尊第一,(超逾十方一切国土,)
国中众生奇特殊妙,(速疾超越成佛,)
道场超世绝伦。国土清净,犹如涅槃,法界无双,无可比拟(摄净土愿)
。
【注释】
[1]过度:自出生死,又令众生出生死。
[2]令:假如,如果。
[3]国如泥洹〔huán〕:「泥洹」,涅槃,意译为「灭度」(灭除惑业,度脱生死)
、「圆寂」(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
、「不生」(不再生生死苦果)
、「无为」(无因缘造作)
、「安乐」(安稳快乐)
、「解脱」(脱离三界苦果而得自在)
,是圣者所证的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泥洹是正报境界,依报亦如正报无异,显明极乐国土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讨论】
问:法藏比丘发愿,分为哪几方面?
答:分为三方面,一是摄法身愿——「愿我作佛,齐圣法王」,二是摄众生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三是摄净土愿——「令我作佛,国土第一」。
第十一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1]、必至灭度[2]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国中人天如果不能住正定聚、证得佛果,我就誓不成佛。(必至灭度愿)
【注释】
[1]住定聚:安住必定证悟的众生品类。「聚」,聚类,集合。「定聚」,正定聚。所有众生,依根机不同,可分为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三类。《大毗婆沙论》「果证三聚」:必定得涅槃者,为正定聚;毕竟不得涅槃者,为邪定聚;有缘即得、无缘不得者,为不定聚。
[2]灭度:灭除惑业,度脱生死,即「涅槃」(Nirvāna)
。《涅槃经》:「灭生死故,名为灭度。」
【补充教证】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彼佛国即是毕竟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但得往生,毕竟成佛。」
【讨论】
问:龙树菩萨这样登地的菩萨为什么还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答:菩萨修行到七地「远行地」,可能会堕入「七地沉空难」,由于深入无相观,沉于无相空寂之理,上无菩提可求,下无众生可度,不得成佛。往生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第十一愿的加持,成佛无诸障难,而且能快速圆满无上功德,快速成佛度众生。
第十七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1]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无量诸佛如果不共同宣扬称叹我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令众生闻信、称念,)
我就誓不成佛。(诸佛称扬愿)
【注释】
[1]咨嗟:赞叹。
【讨论】
问: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法藏比丘成佛,诸佛自然赞叹,为何还要单独发「诸佛称扬愿」?
答:法藏比丘发愿以名号度众生,而且是主动救度,所以发此愿,令十方诸佛各于其国称赞他成佛时的名号,而不是发愿称赞他的佛德、智慧、光明等,目的在于令十方众生闻信名号功德,称念名号,乘愿往生,所以紧接着第十七「诸佛称扬愿」,就发第十八「念佛往生愿」。
第二十二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1]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2];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3]。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他方佛土众生来生我的国土,我必定使他达到一生补处位(候补佛位)
;除非他自己发愿,(以菩萨身)
自在应化于他方世界,为了救度众生,披上弘誓铠甲,积累功德之本,度脱一切众生,游化诸佛国土,修积菩萨万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导教化无量众生,使他们安立于成佛之道。取要言之,来生净土之人,超越通途逐地升进的常规,不历十地阶次,当下证入普贤性海,普门示现因地行相。如果不能这样,我就誓不成佛。(一生补处愿)
【注释】
[1]诸菩萨众:此处「菩萨众」也包括发愿生心的凡夫。《庄严经》第二十二愿:「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刹,若有大愿,未欲成佛,为菩萨者,我以威力,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发信心,修菩提行、普贤行、寂灭行、净梵行、最胜行及一切善行。」
[2]一生补处:梵语Eka-jāti-pratibuddha的音译,菩萨的最高阶位,即等觉菩萨,候补佛位,尽此一生而成佛,不必经历多生。
[3]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超越通途逐地升进的常规,不历十地阶次,当下证入普贤性海,普门示现因地行相。「常伦」,常序;常类。「现前」,现下,目前。「普贤之德」,《清凉疏》:「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门曰『贤』,此约佛后普贤。」具足佛的慈悲、智慧、愿力、神通,到十方世界普度众生,此是从果向因之示现相,非从因向果之修行相。
【补充教证】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不历阶次)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不历阶次)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不历阶次)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职,与观音、势至无别。」(不历阶次)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不历阶次)
【讨论】
问:有人说,「净土门行者一心念佛愿生净土,貌似只求个人出离的小乘自了汉」,是这样吗?
答:若是小乘佛法,总不言他方佛国、十方诸佛。往生净土,正为倒驾慈航普度众生。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能令极重罪人临终十念往生成佛,正是大乘佛法平等慈悲之极致。此是法门之德。修余法门,根机所限,即使发大乘心,也有可能不免轮回。
《无量寿庄严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礼,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天亲菩萨《往生论》:「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
道绰大师《安乐集》:「第六,破求生净土非是小乘。问曰:或有人言,求生净土便是小乘,何须修之?答曰:此亦不然。何以故?但小乘之教,一向不明生净土故也。」
《省庵法师语录》:「净土法门是菩萨所行,非小乘事。盖如来在小乘教中,不说有他方佛土,唯大乘方等经中,广谈十方佛国,而谆谆唯指归西方净土一门。故西域禀小乘教者,都不信有弥陀佛国往生之事。学大乘者,多修此法。今人反谓净土是小乘法,大乘所不为,岂不大颠倒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