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行二门谈「一门深入」「广学多闻」

从了生死来讲,广学多闻和一门深入里面还有个概念。一个是解,一个是行的问题。

第一是解,「解」就是理解,理论上的学习;第二是行,「行」是达到目标的方法。

善导大师说:

  行者当知:
  
  若欲学解,从凡至圣,
  乃至佛果,一切无碍,
  皆得学也;
  
  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
  少用功劳,多得益也。

如果我们要学理论,学理解上的认知,从凡夫到圣人乃至成佛的果位,一切无碍,都可以学,都没有障碍。因为只要是佛法,只要是成佛的,这些理论都可以学,不是不能学。

「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如果仅仅是学理论,那所有的理论都可以学;但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就不能仅仅靠理论,还要有具体的方法。

我们学习的佛法理论很多,但是成佛的方法是什么?必须要找到成佛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达到成佛的目的,这个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善导大师讲,如果从行法来讲,就要选择有缘之行,少用功劳,多得利益。哪个行法跟你有缘,付出的代价少,得到的利益多,这是我们在学佛过程中要把握的原则。这个原则很重要。如果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事倍功半,付出大量的代价,得到的很少,那就不能成功。付出的少,得到的多,那就可以成功。

这就涉及到一个选择:我们要选广还是选深,或者选一门还是多门?哪个方法能保证成就,就选哪个。如果所有的都可以,随便哪个都可以,那所有的都可以选。智慧高的人,能力强的人,可以门门通的人,那什么都可以学。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只能一门深入,只能学一门选一门。如果觉得净土是自己的有缘之行,那就选净土这一门。可以付出少量的代价,得到最真实的利益,可以解脱成佛。虽然付出的少,但得到的跟别人得到的是一样的,结局是一样的。那「一门」与「广学」就没有区别。这就是从「解」和「行」的角度来看广学多闻和一门深入。

其实中国佛教走的都是一门深入的道路了,已经没有广学多闻可以讲了。中国佛教都是依一宗来学。学禅宗的人不学净土,能叫广学多闻吗?学天台的不学密宗,也不能叫广学多闻。当然,也不能说完全不学,只是相对来说,主攻方向是一门。比如学禅宗,可能更多倾向于禅宗的经典、祖师大德的语录等。当然,在学习一门的过程中,无形中也会涉及到一些广的概念,比如佛教的基本理念,或者他宗的经典。像《金刚经》《楞严经》《心经》,你能说它是一门吗?一部经已经不简单了,知识量已经非常非常大了。

所以佛法中任何一门,都不是单一的「一」,唯一的「一」。

净土宗虽然只有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难道它就这么简单,就是看上去的这六个字吗?如果这样看净土,那诸佛都很冤枉的。因为不了解这个「一」的意义,所以很多人都是站在凡夫的立场来看,认为「一句佛号,一部经,这样就成就了!这不是把其他的都否定了吗?」那禅宗连文字都不立,是不是在否定整个佛法呢?净土至少还有一句佛号念,还有一部经可以念。如果按照以上观点来说,禅宗连佛像都不立,丹霞祖师连佛像都要烧掉,那又如何来讲?所以,我们不能看表面形式,如果这样去理解佛法,那禅宗的祖师个个都很冤枉。

所以,不能从凡夫的角度来理解佛法。

中国祖师为什么都走的是一门深入的道路呢?

实际上就是要理顺佛法体系。大多数人的广学多闻都是泛泛的,没有目标的。如果你去大饭店吃饭,面对几百种菜,你怎么吃?聪明的人会先看菜单,这是中餐,这是西餐;中餐里面有火锅,有炒菜,还有八大菜系。喜欢吃川菜,川菜上来了。喜欢吃粤菜,粤菜上来了。为什么会形成菜系呢?因为类别不同,就一类里面已经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了。如果能把川菜这个系统学完,学解透,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

所以,「一门」应该是更有利,更方便我们学修,我们可以通过这一门来了解整个佛法。任何一门里面都不是单一的,都不是和其他门隔断的,门与门之间是可以打通的。比如学净土的,看起来与禅之间好像是隔离的,但祖师讲「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净土与禅也是没有距离的。

所有人往生到净土之后,都要见阿弥陀佛,「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善导大师讲我们往生之后,「十地愿行自然彰」,十地菩萨的愿,十地菩萨的行,就自然彰显出来。这时候,难道还有不知道的法吗?

无论是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都是在开发我们本有的佛性功能。佛性功能是完整的,无论从哪里进来,佛性是圆满的、一样的、没有差异的。禅宗是为了显发我们的佛性;净土往生还是显发佛性。不管学什么教理,学哪一个法门,最终都要显发我们本有的佛性。佛性是没有差异的,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

那如何才能把佛性的功能完全彰显出来呢?要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个门才算通了,才算是真正地深入了。其实现在的人即使想要一门深入,除了净土这一门可以深入外,其他门都已经深入不了了。因为其他的「一门」也非常广。

比如天台宗,已经很广了。五时八教把整个佛法都做了一个详细的分类,判定最终的圆教是《法华经》。可能一般人理解天台宗就是一部《法华经》,其实《法华经》只是代表一部经,其理论不仅仅停留在《法华经》这一部经里面;而是把其他经典都包容过来,摄受过来。

大家可能认为禅宗很简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是,「心」是什么呢?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知道心在哪里,就是这一门,你都深入不下去。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只遇到一个慧可。六祖前面的几代祖师都是单传,这说明什么?说明就这一门已经难以深入,不是人人都可以深入的;也不是说我们打着一门深入的旗号,就可以深入进去的。

包括学净土的人,专一念佛的人很多,难道都一门深入进去了吗?很多人要打问号,很多人也还是在表层,浅层面上学,「深入」一定是有智慧认识的。这就要回到根机来谈,无论是广学还是一门深入,都涉及到根机的问题。

假如要从理论上来了解佛法,广学和一门深入其实都非常难。从解门入手,对凡夫众生来说是非常难的。道绰大师有一句话:「理深解微」,无论哪一门,无论是广学也好,一门深入也好,道理都非常深。我们不要以为念一句佛号就很浅,就很简单。如果这样来理解佛法,阿弥陀佛就称不上「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了。能称上「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里面的理论肯定是非常深的,只不过「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念起来简单而已。这就是行门和解门的差异。

佛在《无量寿经》里面讲: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
  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净土法门是唯佛与佛才能明了的,哪里是我们一下子就可以深入进去的呢?修净土法门的好处就是:我们理解不了,还可以信。不是说我专念佛就是一门深入了,从行法来说是一门深入,但是在理论上不一定代表就是一门深入,这是解门和行门的差异。

从行门来讲,净土法门的优势就非常明显,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种行法非常简单容易,人人可以专修念佛,从行法上一门深入。无论理论上认识多少,都不影响:往生之后,行门达到目标了,解门也自然有了。

南无阿弥陀佛!

智随法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