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金玉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两国佛教徒共同崇奉的净土宗祖庭。述说玄中寺就不能不论及中日净土宗交流,而谈玄中寺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自然又不能不说到赵朴初老人。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也是赵朴初会长逝世两周年,特撰此文,以志纪念。
玄中寺成为中日净土宗祖庭的缘由
玄中寺创于北魏延兴年间,《山西通志》卷五十七《古迹考》载:「在郊城县西北二十里石壁山,地最幽胜,延兴二年建,名石壁玄中寺。」延兴为北魏文帝的年号,可知寺创建于西元472年。玄中寺现存唐穆宗长庆三年所立「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中亦载:「时大魏第六主孝文帝延兴二年,石壁峪昙鸾祖师初建寺,至承明元年,寺方就。」由此碑记可知寺创于延兴二年,而落成于承明元年,即西元476年。昙鸾大师于洛阳遇菩提流支获《观无量寿经》返回后,先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玄中寺,着《往生论注》,研修净土法门,提出二道二力说,从此奠定玄中寺祖庭百世不拔之基业。
隋大业五年(609)
道绰大师至玄中寺,见到寺内记载昙鸾念佛往生种种瑞应的碑文,极为感动,遂皈信净土,修习净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道绰住持石壁玄中寺三十余年,传承、弘布并丰富发展了昙鸾所宣导的教理和教义,力倡圣道门和净土门,著述了传世经典《安乐集》,使玄中寺规模渐大,影响日远。在此期间,昙鸾宣导的念佛法门在道绰的大力推广下,迅速在民间信众中传播开来。佛教史籍中记载道绰弘宣净土、劝化众生的场面,十分壮观。讲经之日,十里石壁山谷,人山人海,到处是手持念珠的信徒;散席之时,佛号阵阵,响彻山野。
善导大师(613—681)
曾慕东晋慧远结社念佛之高风,往庐山寻访遗范。后周游各地,遍访参学。听说西河有道绰盛弘净业,即于贞观十五年(641)
,赴石壁玄中寺相访。其时正值严冬季节,一路备尝艰辛。年届八旬的道绰念其心诚,且远道来投,便授以《观无量寿经》奥义。善导于此见九品道场,赞叹说:「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从此,毕生倾心于弘扬净土法门。善导遗着存世者共五部九卷,计为《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观念法门》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善导进一步光大昙鸾、道绰以来宣导的「他力本愿」思想,力主凡夫往生报土之说。他认为,三辈九品皆是五浊凡夫,乘佛之大悲愿力乃得往生。若唯依自力精勤修学,以期断惑证真,则虽二乘圣者及地前菩萨,亦不得生报土见报佛。
然若在净土门中,依托阿弥陀佛之本愿他力,虽一毫烦恼未断之凡夫,亦能与地上菩萨,同入真实无漏的报土而见报佛。这里强调九品往生者皆为凡夫,必赖阿弥陀佛本愿力而往生。这是净土一系圆满的他力往生说。其次,他确立了安心、起行、作业的净土往生法。善导认为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是成就净业的必要条件。起行是将身口意三业分为正行与杂行,正行乃是净土经典中所示行业,即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在这五种正行中又分为正定行与助行两种,称名为正定行,其余四种为助行。凡在正定行和助行之外的一切诸善万行均为杂行。善导要人们舍杂行而归正行,于正行中也要专修称名念佛,方可成就往生。这更加突出了称名念佛的独特意义。
作业是遵守四修之法来鞭策自己日常的修行实践。四修法是:恭敬修(虔诚礼拜法)
、无余修(专修称名,不杂余行)
、无间修(心行相续无间断)
、长时修(毕生常恒不退)
。第三,善导除对净土教理的建设外,还有一大功绩,就是他根据净土法门实践性的特点,针对净土法事活动的不同场合楷定了与之相应的净土仪轨。净土法门至善导时教理已渐完备,但行仪轨则却不配套,善导大师为此确立了转经行道、六时礼忏、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观念法门等仪轨,使净土宗具备了完备的宗教形态。中国净土宗的几种具有鲜明教派特征的行仪都是定型于善导之手。「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这是净土宗人对善导大师的赞颂。善导大弘净业,对净土宗贡献很大,被认为是净土宗的实际创宗者。
在漫长的岁月中,正是由昙鸾、道绰开创,善导集大成的称名念佛法门修持方法的简便易行,从而使局限于宫廷和上层社会的佛教,广泛地普及到一般民众之中,为中国佛教史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随着净土法门的发扬光大,随着中国佛教的广泛传播,由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所开创的净土念佛道场玄中寺不仅成为中国净土宗的发祥地,也成为日本佛教净土系的祖庭。
早在唐朝时,中国佛教的兴盛,就深深吸引了日本僧人和佛教学者。贞观五年(631)
,日本便向中国派出了第一个遣唐使团,他们不辞辛苦,来到中国学习。从西元631年到838年,日本派到中国来的「遣唐使团」就有12个。这些学问僧、请益僧把唐代的文化、包括佛教各宗思想先后传回日本,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日本佛教各宗的创立者和开山鼻祖。随着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净土宗典籍也传入日本。日本奈良正仓院文书天平十六年(774)
的《经书解》中有这样的记载:「观经正宗分四卷,沙门善道师撰,七十六纸。」这说明远在8世纪,中国净土宗大师的著作就已传入日本。日本高僧源空,正是根据中国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的「称名念佛」所阐明的教理和仪轨,创立了日本净土宗。
源空(1133—1212)
,号法然,在比睿山延历寺学习时,第一次见到善导大师的著作,便认为是「西方指南」,并说「西方行人,必须珍敬矣!」尤其对「称名念佛」十分信服,他据此创立的净土宗,在日本朝野影响很大。法然对善导的崇敬真切地体现在「二祖对面」的传说中。据说,法然一日念佛困倦,不觉入梦,见一老人驾云而至,问及方知是唐朝善导大师,因净土当兴于日本,特来造访。法然闻听,当下领悟。醒时梦境宛然,特请一著名画师画出,留存寺内,取名为「二祖对面」图,现已成为日本国宝。其弟子亲鸾又创立了日本净土宗的一个新支,即净土真宗。此后的数百年间,与玄中寺一脉相承的净土教义广为流传,日本又有许多净土支派产生。日本净土真宗并将印度龙树、世亲,中国昙鸾、道绰、善导,日本源信、源空,尊奉为净土宗的「三国七祖」。
日本佛教净土系信众十分感念中国玄中寺三祖师的恩德,但长期以来,许多信徒并不知道玄中寺到底在中国什么地方。1920年日本佛教净土宗僧人常盘大定来中国踏访佛教遗迹时,在山西郊城县石壁山中终于找到了玄中寺,并写下一诗来纪念:「石壁山深一径通,幽溪穷处是玄中;鸱啼月蚀空广夜,赞仰鸾绰二祖风。」玄中寺的再次发现,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特别是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瞻仰、朝拜祖庭的热潮。玄中寺遂成为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基地,成为联结两国人民友谊的黄金纽带。
1942年,正是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岁月,常盘大定率领一个日本佛教代表团来到玄中寺,同中国佛教徒一道,联合举行了盛大的严修昙鸾大师圆寂1400周年及玄中寺奉赞大法会,并写诗纪之:「不堪廿五年前思,重到汾西悲昔游。菩萨余光犹可仰,溪声山色自悠悠。」常盘大定是这次法会的导师,副导师便是他的道弟,后来为中日净土教的友好往来作出毕生贡献的菅原惠庆长老。也是在这个战火纷飞、令人难忘的秋日,玄中寺的枣熟了。菅原惠庆长老怀着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意、对净土祖庭的崇高敬意,从玄中寺带回一把红枣并种植在自己住持的东京运行寺,还把运行寺改名为「枣寺」。他为了使无尽的法缘流布于四方,当枣树初长成时,特邀日本著名画家横山大观,把这株枣树画出,并请常盘大定博士述其因缘。博士为题一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枝一叶,皆是念佛。」并跋云:「此是一小树,象征日中佛教之友好关系。他年枝叶繁茂之时,日中佛教徒之传统友谊,必当增深垒厚,愿刮目以待之。」这一份良好的祝愿成为日后中日佛教界践履的现实。
赵朴初与玄中寺的中日友好交流
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历史上殿宇巍峨、香火兴旺、海会云集、信众弥谷的玄中寺早已灰飞烟灭,中轴线上的四座佛殿,仅存一座断壁残垣的天王殿。整座寺院荒草萋萋,满目苍凉,一片瓦砾。日本佛教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关注玄中寺的现状,菅原惠庆长老曾专门致信周恩来总理,信中表明,日本净土宗三千多万信徒无限向往祖庭玄中寺,他们反对军国主义,衷心希望日中永远和平友好,热切希望新中国政府领导人支持这一愿望,将祖庭玄中寺加以修复。我国政府为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和维护中日友好关系,十分重视玄中寺的修复工作。1954年1月,国务院指示山西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玄中寺。赵朴老在一篇讲话中回顾说:「1953年初,菅原长老曾写信向我国周恩来总理,建议对净土宗的祖庭玄中寺予以修复。
1954年,廖承志先生访问日本,在本愿寺会见大谷光畅法主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准备拨款修复玄中寺。」1956年10月,修建二期工程竣工,中国佛教协会致函全日本佛教会,邀请日方参加玄中寺修复庆典法会。1957年9月,沉默了多年的古刹玄中寺又热闹起来,以全日本佛教会会长高阶珑仙为团长,以菅原惠庆、竹村教智和冢本善隆为副团长的日本佛教友好使节访华团一行16人,在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居士、巨赞法师、周叔迦居士等的陪同下,同玄中寺僧众一起举行了庆祝净土古刹修复庆典和为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像开光大法会。这在玄中寺的历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则更具特殊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日本政府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此次交流活动的圆满成功,对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净土古刹玄中寺的对外交流事业中,我们要特别感念尊敬的已故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他曾多次亲临玄中寺指导工作,题写「净土古刹玄中寺」牌匾,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对玄中寺的复兴、对中日净土教的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和所付出的心血可与日月同辉,共天地长存。在此,谨以玄中寺中日友好往来为主线来回顾他老人家对玄中寺的关怀。
1957年9月,赵朴老陪同日本佛教友好使节访华团来到玄中寺,参加了庆祝净土古刹修复庆典和三祖师像开光大法会。在这次法会后,他写下了《礼玄中寺归途有作·调寄云淡秋空》:「千古玄中,一天凉月,四壁苍松。透破禅关,云封石锁,楼阁重重。回首白塔高峰,心会处风来一钟,挥别名山,几生忘得如此秋容。」后注:「一九五七年九月,日本佛教访华亲善使团朝礼净土宗祖庭玄中寺,与中国佛教协会同人共修法会,宾主唱酬,极一时之盛。爰此真石,永志胜缘。」并写有《玄中寺敬和高阶珑仙长老》诗:「火聚风轮几环空,相逢无恙道犹崇。东西岂有微尘隔,自是云仍一脉通。」「念佛声中二谛融,玄中石壁十方通,禅师沧海浮天到,般若田中乐岁丰。」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赵朴初老人很早就意识到玄中寺的重要性。
早在1955年8月他访问日本时,就拜访了运行寺,并为菅原长老题词:「念佛法门,玄中一脉。东土西方,微尘不隔。」在这次法会上,菅原惠庆长老带来一根枣木禅杖,赠与当时玄中寺住持象离法师。这根禅杖正是他从十五年前由玄中寺带回的枣实、后来在运行寺长成的那棵枣树上取下做成的。禅杖顶端雕刻着佛像,杖身刻有「日中一心,万善同归」八个字。这根禅杖由粗细两枝长成,十分神奇,至今仍供在玄中寺祖师殿里,体现着「玄中一脉」的精神。他还带来由日本几个大的净土宗寺院绘制的三祖师画像,如今也一直供在祖师殿,见证着中日两国佛教徒的友好往来。菅原惠庆长老怀着对祖庭的无比敬仰之情,回日本后不久便写出《玄中寺与昙鸾大师》一书。为了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菅原惠庆长老特意将两个孙女、一个孙子取名为菅原玄子、菅原中子和菅原寺,表达了对祖庭玄中寺无比深厚的感情。
这位德高望重的日本净土高僧,对祖庭无比虔诚,终生为中日友好而奔波操劳。1964年7月,菅原惠庆长老偕夫人来玄中寺朝拜时,将自己和夫人的落齿各一枚,埋在了祖庭的祖师殿门前,上立一通小碑,请朴老题词:「具会一处」。为此,朴老专门写了《玄中双齿铭》:「亿年石壁千年寺,树荫花环一双齿。谁其藏之菅原氏,翁兮姬兮两闻士。浮天苍海轻万里,来礼祖庭敦友谊。心地开花一弹指,欢喜踊跃泪不止。分身此土情何极,平生志业良有以。保卫和平护真理,力制修罗真佛子。备历艰难善始终,子子孙孙毋忘此。两邦人民手足比,千秋万代相依倚。共为众生增福祉,人间净土看兴起。玄中佳话传青史,和风花雨无时已。」朴老还赠诗一首:「吾爱菅原老,年高道益尊。玄中承一脉,白日证同心。枣寺传芳讯,灵岩记胜因。新诗颂新岁,大张海潮音。」
1976年5月22日,赵朴老陪同以日中友好佛教协会会长道端良秀为团长、武邑尚邦为副团长、松本大圆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访华团一行18人,来到玄中寺,在大雄宝殿举行了法会。
1977年5月11日,赵朴初会长再谒玄中寺。7月26日,赵朴初会长陪同由团长佐滕密雄、秘书长菅原钧带领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第二次访华团一行17人,来玄中寺参访。
同年,赵朴初会长应玄中寺僧众所托,书写「玄中一脉」横幅赠送日本枣寺。并写有一段话:「玄中寺为震旦净土道场,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相继宣导念佛于此。扶桑法然上人专依善导创立日本净土宗,亲鸾上人继创净土真宗,尊奉昙鸾、善导遗教为指归。菅原惠庆长老具弥陀之宏愿,护像教于劫波,眷恋祖庭,因缘深厚,曾将寺中枣实移植东瀛,改运行寺名枣寺,以寓一脉相承之义。长老数十年来,致力中日人民友好事业,精进不懈,久而弥笃,真精诚意,感人至深。余受玄中寺诸大德之托,谨书『玄中一脉』四字,以志玄中寺与枣寺千秋万世法乳交流之谊。」
1977年,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已是八十高龄的菅原惠庆长老又一次来华朝礼了玄中寺,朴老联想起1964年埋齿之事,便又写下《题石壁玄中寺》:「亿年石壁千年寺,佳话新添,树荫花环,双齿三生共一函。分身此土情何极,片石诚坚,沧海能填,子子孙孙不尽缘。」并有注说:「菅原惠庆长老致力中日人民友好事业,难行能行,久而益笃。一九六四年夏,偕夫人来礼郊城石壁山玄中寺,以其落齿各一埋于祖师堂前,感其情意深挚,曾为长诗。今复作此词,以志殊胜。」
1978年10月10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刚缔结不久,赵朴初会长、正果法师、圣泉法师陪同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稻岗觉顺为团长,日本净土宗教学局局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会长古屋道雄和日本净土宗大本山代表金田明进为副团长,日本净土宗社会局局长饭田信中为秘书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理事长、净土宗教学院研究所所长?本善隆为顾问的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第一次净土宗代表友好访问团,参访玄中寺,并为三祖师举行法会。其时正值祖师殿开工扩建,为了表达日本净土信众对祖庭的眷念,代表团一行宿于寺中。次日清晨,代表团僧众做完早课,与赵朴初会长及玄中寺僧众一道挥锹掘土,为祖师殿奠基。
1979年,菅原惠庆长老依照朴老的题辞创办了《玄中一脉》杂志,受到中日佛教界的高度赞扬。他特地将创刊号寄赠赵朴老,朴老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1979年4月9日,朴老访问日本时,书赠菅原惠庆长老七绝一首:「樱花时节又逢君,一笑如同骨肉亲。枣寺玄中尘不隔,祝翁杖履四时春。」1981年3月为贺《玄中一脉》出版三周年,朴老又写一诗:「玄中一脉万年传,赖大人心志愿坚。三载友声欢两岸,待听弥满有情天。」
1982年菅原惠庆长老逝世。次年3月31日,其子菅原钧遵遗嘱将长老的骨灰送回祖庭安奉,玄中寺举行了隆重的安放仪式,赵朴初会长专程陪同前来,山西省佛协根通副会长、明达法师等均参加了安放仪式。如今寺内有掩映在绿荫中的三座墓塔,其中之一便是菅原惠庆长老的灵骨塔。赵朴初会长为墓塔题写了塔名和碑铭。塔名为「日本国菅原惠庆长老之墓塔」,碑铭为:「秉如来教,宏阐真宗。敦两邦好,行愿无尽。传灯枣寺,归骨玄中。神鸾一脉,永耀西东。」
一处偏僻的山区小寺院能够拥有这样一位世纪老人的频繁惠顾,这是三祖师的恩德所感召,也是玄中寺僧众的福气。朴老虽然走了,玄中寺的对外友好交流将继续沿着朴老开创的道路前进。
2000年5月9日,千年净土古刹又迎来了140多位日本净土真宗东本愿寺的参拜团员,他们是来参加大谷莹润显彰碑落成法会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副秘书长张琳、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杨同祥、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周新玉、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玄中寺方丈根通法师、监院悟证法师一同参加了法会。
新中国诞生后,在日本最早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的就是菅原惠庆、大谷莹润等佛教友人。1953年1月,在日中友好协会的倡议下,主要由日本宗教界人士成立了「中国在日殉难者慰灵执行委员会」。大谷莹润便是委员长,菅原惠庆任事务局长。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这些为中日友好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玄中寺也不会忘记为两国净土文化交流付出心血的人们。
刀述仁副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大谷莹润长老在日本发起「日中不战之誓」签名运动和送还中国劳工遗骨的义举,以及为增进中日两国友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说:「显彰碑是中日两国人民和佛教徒友好的象征,是中日两国净土信徒友好进程的新起点,它将成为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刀述仁副会长特意从北京带来了当年大西良庆长老等在街头募集「日中不战之誓」签名运动的签名薄,并向两国净土信众展示了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料。
日本代表团团长、真宗大谷派宗务总长木越树对日本在战争期间的侵略行径深感忏悔,并宣读了《表白文》:「我们对过去的罪责深感愧疚。今后将以大谷莹润师为榜样,以贵国的名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诫,正确认识历史,决不重蹈旧辙。我们将遵循以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为首的净土七高僧传承弘扬下来的本愿念佛的教诲,超越国家、民族、语言、思想的差异,与全世界人民携手,沿着真正的和平友好大道坚定不移地大步前进。」
显彰碑由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真宗大谷派所立,「大谷莹润显彰之碑」由赵朴老题额。其碑文为:
大谷莹润长老,日本佛教界著名人士。生于一八九〇年,一九七三年去世,生前曾任日本真宗大谷派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谈会名誉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日本政府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出于对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苦难的忏悔,同时为了表达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大谷莹润长老在日本佛教界中,发起中日两国永不再战的运动,受到日本佛教界的积极回应。一九五三年七月至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大谷莹润长老顶着压力先后九次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日本死难的中国劳工遗骨送还中国。大谷莹润长老的正义行动,不仅在日本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在中国人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尊敬,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高度评价。大谷莹润长老所作的事业,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在郊城玄中寺为大谷莹润长老建立显彰碑,就是缅怀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一辈人士,教育后人继承他们的遗志,弘扬他们的精神,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做出不懈的努力!
肃穆的石碑默默地诉说着大谷莹润长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的积极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为人类幸福、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们。
我们说,尽管中日两国净土宗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祖师和共同的祖庭!中日两国的净土信众是同祖同宗的佛门兄弟!过去,净土教义曾把两个伟大民族的子孙联系在一起;今天,佛教文化将在新的世纪里,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人民早已结成的一衣带水的友谊!
玄中寺将永远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黄金纽带!
转载自《法音》,2002年第5期 (总第213期)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