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回向」者,澄观《清凉义疏》卷廿二言:「回者转也,向者趣也。」亦即回向者,回转趣向也。
慧远《大乘义章》卷九分别三种回向如下:
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
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
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
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
实际回向者: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 一、菩提回向,此因果相对;
- 二、众生回向,此自他相对;
- 三、实际回向,此事理相对。
然此等皆是自力圣道门之分域,所谓「挟善趣求」之自力回向,因既杂毒,果即有漏;故长在轮回,不出三界。如昙鸾《往生论注》(《净土宗圣教集》239页)
言:「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
(所修功德)名不实功德。
」
净土宗完全相反,非相对,乃是绝对他力之回向,亦即弥陀经过五劫思维,兆劫积行,成就依正主伴、同一涅槃之极乐世界,将此世界,全部回向与十方众生。如《大经》言:「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等。十方众生,但「回心向净」、「愿生极乐」便得,如《大经》第十八愿成就文言:「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宗祖《般舟赞》(《圣教集》931页)
言:「但使回心决定向」
,《法事赞》(《圣教集》739页)
言:「一切回心向安乐」
。
故知,弥陀绝对他力之回向,是净土宗之根源也、生命也,若无此回向,即无净土宗矣!何者?净土宗有二种回向,如《往生论注》言(《圣教集》288页)
:「一者往相回向,二者还相回向。」
「往相」者,「往生净土证涅槃」也,此之功德资粮,已由弥陀所成就而回向与十方众生,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第十一愿者是也;十方众生但愿生称名,便全部领受之,即得往生,预入圣流,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也。
「还相」者,「还来秽国度人天」也,此之功德力用,亦由弥陀所成就而回向与极乐圣众,弥陀之第二十二愿者是也。
《往生论注》(《圣教集》335页)
结论所言:`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此即二种回向之相状也。往还回向,皆由佛力,毫非自力,自力杂染故、虚伪故、不及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在佛光下,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等觉菩萨,高出众圣,在弥陀前,谦敬之心,如下品生。
是故文殊普贤,发愿皆言:「愿我临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凡欲往生极乐,无论凡圣,仰佛之心,莫不皆然。若无弥陀回向,等觉不生,何况凡夫;既无往生人,何有净土宗?
细检吾心,何有善根可回向?虚假不实,污秽不净,是吾人之实相;举止动念,不离五欲;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宗祖言:「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
若不乘弥陀愿力,必将旷劫常流转。
若可回向者,唯有本愿称名之功德,可以平等施一切,同发愿生心,往生安乐国,现生增福慧,临终蒙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