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愿称名,非定非散

《观经疏》〈流通分〉言: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此文而言:

  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由上经释,明知《观经》乃「定散、念佛」相对。《观经》〈正宗分〉所说,总名定散;〈流通分〉付嘱持名,独名念佛。付嘱持名,即下品下生失念口称之行,下品下生于《观经》之中属诸散善;付嘱持名,则唯依《大经》弥陀本愿之意。则《观经》指归,唯在弥陀本愿之称名,其义显然,故善导大师释为「虽说定散,意在本愿称名」。可知:本愿念佛,非定非散。定散、念佛,至此分判,朗如杲日。

定散诸行,意业为体;本愿念佛,不须机心。下品上生,三业俱存;下品中生,身口虽缺,意业犹存,堪闻持法;此等二人,定散诸行,犹存利益。下品下生,意业失能;虽有口称,不足称行;三业同缺,不能行定散。

虽不足称行,却与弥陀本愿相应。如《往生论注》言:「体如而行,则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犹如乘船,虽非自行,然船之行,等同自行,能到彼岸,故《易行品》言「水道乘船则乐」。所谓「愚 夫愚妇,颛蒙念佛,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者也。

佛以下品下生之机,突显本愿称名,方法至简至易,功德最胜最上;虽行者三业无功,然弥陀法体独显,且功超定散,不借机作,是为本愿称名之念佛。

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别时意门,以六字名号之功能,解释失念口称成就往生业因之理由而言: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 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口称成因,全由法德;全德施名,为令口称,所谓「名号独运,称名独达」,是净土宗「本愿称名」之正意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