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山居士,乃近代佛学大家。其与日本小栗栖及释龙舟之有关净土教理的往覆辩论之事,引起一些净土行人的关注,然其真情与史实却鲜少人知。或乃偏执一方,或乃人云亦云,今引用有关史实资料,供莲友明辨。
一、首先看《中国净土宗通史》对杨仁山个人介绍的有关资料(节要)
:
⋯⋯
三、杨仁山与日本二人之辩论,于其书中并未收全。今人多只知其一,不知全貌,慧净法师收录其全部辩论,集为一册,名曰《净土决疑》。彼此互观,则知详情也。今引录慧净法师于此书之《序言》,以略知一二:
杨仁山学宗《大乘起信论》,行归净土,并发大心,振兴佛教,于南京设金陵刻经处,作为流通经书、弘法布教之处。其与日本佛学大家南条文雄博士交往,得博士之助,从日本寄回很多唐朝前后中国失传的经论典借,并少许日本高僧的大着;杨氏对这些书籍大多刊印流通,可说对近代佛教的贡献颇巨。
按杨氏虽修净土,然对净土教理并不专精,且不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亦不知法然上人为何等人物;当其初阅法然上人开宗立教之《选择本愿念佛集》及近代净土学者小粟栖所着《真宗教旨》时,未加深研,便以为此二书之部份内容与净土经义相违,因此就其所谓相违之处加以评语,邮寄日本,并言「阳似辩驳,阴实资助」。小粟栖亦针对杨氏之评一一提出答辩,其文名为《阳驳阴资辩》及《念佛圆通》。杨氏不能释怀,又对此《阳驳阴资辩》、《念佛圆通》之部份内容加以眉批驳斥。此时小粟栖已经年迈,而由署名「释龙舟」其人撰写《阳驳阴资辩续貂》及《念佛圆通续貂》二书,就杨氏驳斥之文,逐条加以论释,纠正杨氏之非,以解其惑;而杨氏经此《续貂》之后,则不曾再辩。
此诤论之文收录于杨仁山之遗文中,题为《阐教篇》,但不完整,颇能断疑解惑之《续貂》两文,未被其编辑者列入,所收《阳驳阴资辩》、《念佛圆通》亦非全文,只是选择性地将自己所驳斥之文刊登之,而其他弘宗演教之深文奥义,则被删除。
净于十四年前阅读杨氏之《阐教篇》,便觉《选择本愿念佛集》所言甚有道理,而《真宗教旨》亦颇有可取。反观杨氏之评,有以管窥天、知少言多之感,且或许各自护教心切,故彼此于字里行间,略见意气之争。
一九八九年净于日本京都之大谷大学图书馆发现到《阳驳阴资辩》、《念佛圆通》之原稿,并《阐教篇》未收入之《阳驳阴资辩续貂》、《念佛圆通续貂》等。此诸资料专门阐述净土教里,并解答通途法门之学者对此净土法门之疑;尤其《续貂》二篇具是简易精到,鞭辟入里,而作者之温良恭让,溢于言表;诚恳之情,跃然纸上。为利于净土行人,乃将此等文献汇为一册,姑名曰《净土决疑》。
佛历二五四四(公元二〇〇一)年四月八日
释慧净谨识
四、以上是一些相关资料,今于《净土决疑》中略引杨仁山居士与日本二人辩论观点之一二,以明其学理之偏。
⒈小栗栖于《念佛圆通》中自设问答曰:
问:单曰十念,不知其心念语念,何以知其为口称念佛哉?
答:「据善导」也。《观念法门》曰:「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十声称名」释「乃至十念」,是扫云雾而见青天者。
杨仁山评曰:
称名本在念佛之内,若执定念佛必局于称名,则于经意不实。此段愿文,须查考梵本,若原文仍属意业,即不得从善导改作口业。译师最为慎重,不许任意窜改也。
【智随按】:善导以「十声称名」释「乃至十念」,乃依《观经》之意,而会释两经也。《观经》下品上生言:「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下品下生言:「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极重恶人称名得生,弥陀本愿得以彻彰,故善导依经而以「声」释「念」,使经义明了,实乃深得佛心,而非任意窜改也。杨仁山未会此意,故不明善导用心。
⒉道绰禅师《安乐集》言:「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杨仁山评曰:
道绰于愿文加此(纵令一生造恶)六字,开后人放肆之门,不可不辩。岂有刻其书而不检其过耶?
即如南岳大乘心观引起信论之语,添一恶字,莲池已举其错。
敝处刻藕益书甚多,亦时时论其错处,不能为之回护也。
第十八愿末,明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道绰加六字于愿文之中,显违经意,遵经乎?遵道绰乎?
小粟栖于《念佛圆通》解曰:
余以居士为通道绰,今则以道绰为违教,余不知居士之意在何处!
道绰以《观经》下下品释《大经》第十八愿也,是道绰之为万岁开凡夫往生之大道者。
《大经》「十方众生」之言,不知何等众生,道绰以为下下品之机。《大经》「十念」之言,不知其心念语念,道绰以为称念。是道绰之为天下后世彰阿弥陀愿王之本意也。居士之欲削去者,非闭塞凡夫往生之大道者乎?
我辈起恶造罪,如暴风????雨;微此道绰之释,则永劫丧出离之大益。盖居士以圣道自居,而见净土之书,故为此薄情之言。
【智随按】:道绰以《观经》下下品五逆十恶之机释第十八愿之「十方众生」,以显弥陀摄机之广也,不借此最下之机,如何彰显最胜之法?道绰会两经意而言「纵令一生造恶」之语,可谓开万世众生往生之大道也,恶人闻此,自当欣然求往!何有放肆之过?若执言其过,则其过在释迦非道绰也。遵道绰者,即重释迦也;慢道绰者,可谓慢释迦也。
又《大经》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而《观经》开「五逆十恶」之人得生。善导大师会此两经之意,知《大经》乃「抑止」意,就未造而言,若已造,还摄得生。故善导大师曰:「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杨仁山未彻经意,故不知祖师之高见。
杨仁山于道绰、善导尚有微词,于法然、亲鸾等日本祖师自不待言。详观其言,则知杨仁山虽为一代大家,于净土宗实有未通之处。其对净土三经未能融会贯通,于祖师论释未知其深义,死于言下,故于言论之中,难免私心我见,且多以他宗而释净土。
诚知:净土一法,深妙难会,未深入经论祖释,则难明其要、难尽其奥也。
以上只略提供一些资料及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参考。欲详知杨仁山与日本小粟栖、释龙舟之辩论,可寻《净土决疑》一书明辨。
另推荐一本难得的参考书:《中国净土宗通史》,此书陈扬炯教授所著,江苏古籍出版社二〇〇〇年月一月出版,于中日净土历史及教义有详细论说。若有心详知净土宗全貌者,不妨寻此书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