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名」与「利」

人生世间,谁不为名?谁不为利?唯有超脱之圣人,才不为名利所累,因其不为名利所累,反得真实永恒之名与利。《清代皇帝秘史》记载干隆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流,船来船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便问旁边一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每天来来往往有多少船?」老和尚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此可谓一语道尽世间真相。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名利如此迷人,以至于天下之人皆为名奔波,为利忙碌。而真得美名,真得实利者,实亦不多也。以不知名利有多种,取舍不同,求之无方,则所得有限也。

细而观之,名有多种:

一、臭名与美名:臭名若远扬,则遗臭万年,人不愿闻,如为害忠良之秦桧等。美名若传播,则流芳千古,响彻环宇,如世间圣人孔子、三界导师佛陀等。臭名者人皆避之,美名者人皆慕之。臭名因源于悖理之行,美名则源于超常之德。故避者当避其实,慕者当慕其德。

二、虚名与实名:虚名者有名而无实,实名者因实而得名。虚名皆有为而求,实名则不求自得。虚名者凡夫所好,实名者圣人所得。古之圣贤,因有内在实德,故不求名而自得名,所谓实至而名归也。如济公活佛,虽蓬头垢面,行悖常理,因有内在之德,故人人乐道,美名胜传。乃至远过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的阿弥陀佛,因有超誓悲愿,无上功德,而得以名声超十方,声震大千界。此所谓实至名归也。若无其实而所得之名,纵盛极一时,终必消失,如过眼烟云。自古及今,世间多少名人豪杰都随大江东去浪涛尽矣。故知虚名短暂,实名久远。正所谓虚名不实,实名不虚也。

三、世间名与出世间名:未得解脱、未成圣人之名,无论久暂、无论臭美,皆属世间之名(亦可称为凡名),如是之辈,比比皆是。若超越三界、福智圆满所得之名,则为出世间之名(亦可称为圣名)。小者如声闻缘觉,大者如菩萨佛陀等是也。世间名虚而不实,暂而不久,局于一地,传于一时。出世间名实至名归,一得永得,超时空,越古今。如佛陀谓之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此出世间名之极至也。

名有如是种种不同,故凡好为名者,何不为美名、为实名、为圣名也?

利亦多种:

一、物质之利与精神之利:所谓物质之利者,如金钱、地位等种种所得。精神之利者,如智慧、才华、道德等。物质之利有限,精神之利无穷。物质之利依附于精神,精神之利可转化为物质。物质之利者凡夫所好,精神之利者圣人所求。只重物质利益不求精神利益者,是不知轻重也。

二、外在之利与内在之利:凡身外之所得为外在之利,如权势地位、金钱物质、家亲眷属、亲朋好友等。自身内在所得则为内在之利,如健康长寿、聪明智慧、道德文章、成圣成佛等。外在之利亦名依报,内在之利谓之正报。外在之利是枝末,内在之利是根本,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只求外在之利不求内在之利者,是不知本末也。

三、世间之利与出世间之利:世间之利者,即不得解脱、不出轮回之利益。出世间之利者,即超越三界、究竟成佛之利益。世间之利小,出世间利大。世间利有限,出世间利无穷。世间利终归无常,出世间利永不消失。只顾世利不计出世利者,是不知常与无常也。

四、自利与众利:自利者,一人所得之利也。众利者,自他同沾其利也,如日光普照,均沾其益。自利者小,众利者大。凡夫者,只顾自利,甚至损人利己。圣人者,则能自利利他,同沾其益,如佛光普照,万灵归顺。只顾一己之利不能利他者,是不知大小也。

利有如是之多,故好为利者,当为重利,当为大利,当为根本之利,当为恒常之利。

名利看似为二,实则互相关联。因利而得名,因名而得利。利小者名亦小,利大者名亦大;利不实者名亦不实,利真实者名亦真实;利久远者名亦久远,利短暂者名亦短暂。反之亦然。凡修行者常言要淡泊名利,而真能淡泊名利者鲜矣。不能淡泊,则不妨取舍也。舍虚取实,舍小取大,如是取舍得宜,以凡心入圣智,则可谓善为名利者也。如古德所云:「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

若论名之大者,无过于佛(观佛之十号即知)。天上天下,唯佛独尊,此所谓天下之大名也。而阿弥陀佛,号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十方诸佛所称叹,十方众生所归仰,则为至极无上之名也。

若论利之大者,亦无过于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五眼六通、福慧圆满,此所谓万世之大利也。而极乐净土论依报则黄金为地,七宝庄严,论正报则光寿无量,福等虚空,此无上至极之大利也。

故欲得天下之大名、万世之大利者,无过念佛。但能念佛,则弥陀加被,诸佛护念,现生得安稳,临终得往生;往生得成佛,成佛度众生。如是利益,岂可尽言?经云:「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佛赞念佛之人为人中芬陀利花、诸上善人,善导赞为人中稀有之人、最胜之人。故知:念佛者无上大利也,念佛者诸佛称赞也,念佛者名超十方也。如是无上大利,永世芳名,不花一分钱,不出一分力,张口即来,称念即得,何乐而不求?何乐而不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