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三经对告众之探微

一、三经对告众说明

净土三经通以弥陀本愿为宗旨,以念佛往生为正行,以同生报土为果益。因开显不同,对告众各别:

  • 《大经》阿难启请,以弥勒菩萨为对告众。
  • 《观经》韦提夫人乞请,亦以韦提夫人为对告众。
  • 《小经》无问自说,以舍利弗为对告众。

弥勒菩萨为一生补处菩萨;韦提夫人为垢障凡夫,善导大师称之为「垢凡女质」;舍利弗为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尊者。一为菩萨、一为凡夫、一为智者。

为菩萨者,示其果益──必至补处,无此益不能上摄一切菩萨,《华严经》是为佐证、前导。

为凡夫者,示其应机──本为凡夫,非此机不能显大悲为凡之弘广誓愿。

为智慧者,示其择法──选择念佛,唯此法可令一切人疾成佛道,易行疾至,智者当选。

如是通观三经,知法门利益超胜,法门应机普广,法门智者所选。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垢障凡夫,通为摄受之机,通为对告之众,通得补处之益。无论智愚,无论圣凡,只要信受弥陀本愿,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即智同舍利弗,果同弥勒菩萨,现生住不退转,当来成就佛道。

二、三经对告众之意义

同说一法,对机大异,或为等觉菩萨,或为垢凡女质,或为智慧尊者。其义何在?佛义幽深,凡心难测。窥测三经,简而论之。

1. 《大经》以弥勒菩萨为对告众之意义

《大经》乃称性极谈,畅说弥陀本愿发起因缘、因果事理,广大深妙,幽玄难解,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如是谁堪为当机众,承受此无上甚深微妙法?

众弟子中,德位相配、心意相通者,唯居因位之极的弥勒菩萨。其德齐于佛,其位居补处,其心至谦敬,堪受此法,堪传此法,自行化他,流通无尽,故直以弥勒为对告众。而信受此法者,无论因位果位,亦皆同于弥勒也。

有此殊胜利益,故特以弥勒为对告众,普劝一切众生当闻此法,当信此法。为成就此意,并特留此经,普闻于未来,以示流通无尽之意。今一一论之:

(1)其德齐于佛

净土一门,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谓「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因位之中,能全体领受者,唯德齐于佛之等觉菩萨如弥勒者。

(2)其位居补处

净土一门,佛佛相知,佛佛相念,佛佛相赞,佛佛相传。除佛以还,唯补处菩萨,堪知、堪念、堪赞、堪传。

(3)其心至谦敬

弥勒菩萨深知弥陀本愿之深广、他力法门之至要,故能至心归命,谦敬奉行。如经中佛开示「信疑得失」之后,弥勒菩萨白佛言:「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于此无上法门,唯谦敬者得其大益,憍慢者难信此法。如经云:「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弥勒至谦,堪受此法。

(4)善根同弥勒

凡法界念佛者,因位善根同于弥勒。此有二义:

一者宿世善根同。

《大经》云:「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

二者念佛功德同。

念佛一法,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只要念佛,功德即同。《大经》处处显此要义,如「附嘱弥勒文」言:「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观经》亦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故知:《大经》虽以弥勒为当机众,凡于弥陀本愿信受无疑者,则具足无上功德,现生为菩萨胜友,当来生诸佛之家(净土),亦如弥勒菩萨矣。

(5)果德同弥勒

凡念佛往生者,德位具同弥勒。如第十一愿、二十二愿所言:住正定聚必至灭度,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小经》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唐译云:「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善导大师高判五乘齐入,同生报土,明果德同弥勒之要。

(6)普劝闻法

弥勒身居补处,尚于此法闻而不疑,信受奉行。一切众生,亦当不顾一切,听闻此法,信受奉行。

是故释迦对弥勒宣说念佛即得大利、念佛具足无上功德之后,即云:「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此即借劝弥勒而普劝一切也,弥勒以身示法,余者何乐而不闻法。

(7)特留此经

《大经》为净土法门之根本、源头,弥勒德位同佛,堪能信受此法、传承此法、流通此法。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释迦本师慈悲哀愍,特留此经,住世度生,以示流通无尽、大悲为凡之意,借此以劝弥勒当来成佛,亦当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

乃至一切诸佛出此世间,亦当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如是佛佛共赞、佛佛相传、佛佛流通,上顺弥陀「诸佛咨嗟」之誓愿,下启一切念佛往生人,当「自信教人信,真成报佛恩」。

2. 《观经》以垢凡女质韦提夫人为对告众之意义

《观经》是一部奇特之经,是为统摄群机所说之经,是为末世凡夫所说之经,是为弘开念佛一法所说之经,统顿渐于两门,摄万机于念佛。可谓广开方便之门,惠以真实之利。别以韦提夫人为对告众,大义有六:

(1)本为凡夫

弥陀本愿深妙,如何让其广度群萌,是为佛说《大经》之后,必然要开展《观经》之原由。

如是以垢凡女质、位居皇后之韦提夫人为对告众,显明弥陀本愿大悲于苦者之深义,一切凡夫众生,自然闻而欣慰,信而有勇,正念直来。故《观经》以韦提夫人为对告众,实为最善,意显大悲为凡之要义。

净土一法,本为凡夫,因兹得彰。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2)选择西方

韦提夫人被苦所逼,求佛为说除苦恼法:「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

佛以神力,显现十方诸佛国土,令韦提希见,任其选择,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韦提夫人别选西方净土以为旨归,明凡夫出苦之法唯在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世尊告韦提希言:「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此即世尊为末世凡夫指明出苦之道。

韦提夫人何故舍十方净土、别选西方净土?以十方净土难生、西方净土易往故。如善导大师云:「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3)机法深信

净土一法,是佛境界,信为能入。唯舍憍慢之心,堪入净土一门。《观经》以垢凡女质为代表,以九品凡夫为正机,示以「机深信」之要义。有机深信,方可入「法深信」。

以韦提为对告众,别开「机法深信」要义,以示第十八愿「十方众生」特指「凡夫众生」也。道绰大师释为「一生造恶」之机,善导大师释为「一切造罪凡夫」。

(4)开释唯除

《大经》第十八愿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暂除还是永除?《大经》未明此义,今为韦提夫人说除苦恼法,特借《观经》下下品五逆十恶之机而开释之,意明第十八愿乃「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观经》下下品之机「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

两经对照,即知:《大经》就未造而说,是抑止意;《观经》就已造而说,开摄取意。如是借造罪凡夫之机,开念佛往生一法,明弘愿广大无碍也。所谓「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5)统摄群机

《观经》于下下品中,为五逆十恶之机,大开称名往生一法。以最下之机,显最胜之法;以最胜之法,度最下之机。如是意显称名往生一法,简易超胜,无机不摄,无人不度。以此而统摄群机,齐归念佛。

(6)选择念佛

《观经》初开定散二善,广收群机,最后于流通文中,特别附嘱称名一行:「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此即为一切凡夫众生别指称名一法以为旨归也。所谓「极重恶人,无他方便,唯称佛名,得生极乐」也。

善导大师释云:「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小经》即承续《观经》玄义,广而说之,结归念佛。

3. 《小经》以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为对告众之意义

《小经》是无问自说之经,是至简至要之经,是智者所选之经,是三经结归之经,是大藏指归之经,是诸佛证诚之经。以舍利弗为对告众,大义有六:

(1)第一智者,选择念佛

《观经》广开方便,须待回归真实,故特说《小经》,结示净业行法,简明一宗心要,普劝行人专修。

能舍杂行,归于正行;能舍少善,归于多善,此乃智慧之选,当以谁为对告众?诸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堪当于此。以唯有大智,才知此法之要,而舍诸要门,归于念佛。

(2)选择念佛,即是智者

舍利弗以第一智者之身份而选择念佛一行,然「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五浊恶世一切苦恼众生,但能信受无疑,选择念佛,即如舍利弗,是大智慧人。所谓「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故。故凡念佛之人,经中通赞为「善男子、善女人」。

如蕅益大师《要解》云:「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

《大经》《观经》互有佐证,《大经》云:「人有信慧难」,又云:「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即明信受之者,皆为稀有难得之大智慧人,即是善男子。

《观经》下上品本为十恶之人,初云:「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后闻善知识说法,因称佛名故,佛来迎接,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造罪愚人因念佛故,即被赞为善男子。

《观经》最后总赞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善导大师释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如是通观,即知《小经》以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为对告众,正明「舍诸方便,选择念佛」乃智慧第一之选也。如昙鸾大师所赞:「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

(3)智不可恃,佛力是归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归命弥陀,执持名号,示显己智不可恃,佛智为究竟,当舍自我,归命弥陀。五浊恶世之凡夫我等,如何不舍自力、归于佛力也。

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一切众生,当舍己智,归投愿力。如昙鸾大师言:「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4)智愚同归,齐入报土

无论是智慧第一之舍利弗,还是普通之凡夫众生,只要同归佛力,即可同入报土,同成正觉。

如此经所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具会一处。」《大经》谓之「从如来生」。《往生论》曰:「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论注》释曰:「彼安乐国土,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善导大师曰:「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5)为第一智者,说难信法

净土一门,是佛境界,最为难说,最为难信。如经云:「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玄奘所译《小经》谓之「极难信法」。《大经》叹云:「人有信慧难。」又云:「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如是难说、难信之法,以最简易、最直截、最明了、最究竟之方式宣说,令信受无疑,诸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最为当机。

(6)借由智者,赞叹念佛

第一智者,选择念佛,赞叹念佛一法最极殊胜、最极超越。释迦唯说念佛,诸佛舒舌共证,即是共赞念佛一法:「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其殊胜超越在于:「同因同行至菩提」「同乘一如号正觉」「不断烦恼得涅槃」。

三、结示大义

三经宗旨是同,开显有别,如鼎三足,共成法化。

  1. 《大经》以弥勒菩萨为对告众,显净土之殊胜超越,上摄等觉。
  2. 《观经》以韦提夫人为对告众,显净土之本为凡夫,下度五逆。
  3. 《小经》以舍利弗为对告众,二者皆显,信受称名,即是智者,顿绝机相,等蒙光摄,同入报土,果同弥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