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利益的法门

壹、无上利益之法

概念说明:法门(难易、自他、圣净)→利益(大小、深浅)→无上(有上、无上)

何法无上?弥陀本愿,念佛往生;何故无上?他力果觉,究竟圆满。大分四点说明。

一、释迦出世本怀

⒈惠以真实之利

《大经》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此明释迦出世本怀,在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以救度一切众生。说此经时,五德瑞现,显其所说利益奇特、超胜。《大经》云:「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

⒉何为真实之利

《大经》旨在宣说弥陀救度众生之本愿,其真实之利者,广而言之,即弥陀四十八愿,所谓「四十八愿殷勤唤,乘佛愿力往西方」。略而论之,即第十八愿,所谓「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善导释:「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此真实之利,即无上大利,一念具足无上功德,圆满成就无上佛道。《大经》弥勒付嘱文云:「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此无上大利者,受用于自己,缘自于佛力,《往生论注》云:「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

⒊何故利益无上

名号是正觉果体──果地之觉,以果觉为因心,因心顿同果觉,是故无上。

果觉有四特点:圆满、无上、易行、难知。

圆满则无缺:所谓「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无上则横超:果地功德,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独为特别之法、最胜之道。善导云:「诸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印祖云:「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扩三乘。」

易行故普度:六字果号,人人可念,人人可往,不问时节久近,不问时处诸缘,不问罪福多少。乃至法灭众生,亦可得度。善导云:「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难知故难信:是佛境界,唯佛能知。因为无上果地之觉,故非因地之所能知。《大经》云:「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显其难知。《小经》云:「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大经》云:「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显其难信。《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难知故唯信能入,难信故当深信不疑,仰信佛言,专注奉行。善导云:「不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二、弥陀超世本愿

⒈因地愿力超胜

《大经》云:阿弥陀佛于因地时,超发无上殊胜之愿,积植菩萨无道德行。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偈云: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必至成佛)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普济群萌)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名闻十方)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广施功德)

四偈意义相联,浑然一体:一自成佛道,二普度众生,三名闻十方,四广施功德。简而言之,即自他同成佛道。

⒉果地功德超胜

依报庄严:

愿言:「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其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度脱一切。」「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善导云:「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极乐无为涅槃界。」

《往生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若虚空,广大无边际。」并大分十七种以论国土庄严,略举数例,以明其「妙境界相」。

八功德水:「清净香洁,味如甘露。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

微风妙音:「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宝树功德:「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饭食自然:「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饭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一切依报庄严,皆缘于正报庄严,《大经》云:「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正报庄严:

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大经》云:「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异译云:「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善导云:「弥陀妙果,号曰无上涅槃。」(八种庄严)

眷属庄严:

《大经》云:「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稳。」「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小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诸上善人,具会一处。」善导云:「念佛即是涅槃门。」(四种庄严)

依正不二(报佛报土),主伴一如(同一光寿),同一涅槃。常云莲花化生,《大经》云:「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往生论》云:「如来净花众,正觉花化生。」蕅益云:「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也。」印祖喻云:「如水入海,同一咸味,同一深广。失彼故名,得此海号。」

⒊名号度生超胜

名号度生,无所简拣,闻名得往,愿生即生。法照云:「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大经》云:「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大经》异译云:「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一切来生者,修习清净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还以大悲心,普济诸沉溺。」

《小经》云:「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

善导云:「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印祖云:「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三、诸佛舒舌证诚

《小经》云:「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六方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诸佛证诚,乃顺弥陀愿力故:「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诸佛不证诚他法,唯证诚净土,显念佛之超胜,净土之必归。善导云:「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以此可知:已成佛者,必弘净土,必赞弥陀。未成佛者,则应历行净土、弘传净土。如印祖云:「唯此法门,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

四、佛佛道同,以此普化

弥陀是本尊,释迦是说主,诸佛是证人。悲心等同,度生无二,一而三,三而一。

贰、名号内在之德

一、光寿无量

名号功德无量,所谓「以名召德,罄无不尽」。大要有二:一无量光,二无量寿。如《小经》云: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号阿弥陀。寿为体,光为用,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唐译云:「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由是缘故,彼土如来名无量光。」

二、名闻十方

《大经》云:「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诸佛证诚,即欲使「正觉大音,响流十方」。如《往生论》云:「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佛本何故兴此愿?昙鸾云:「见有国土,虽有善法,而名声不远;有名声虽远,复不微妙;有名声妙远,复不能悟物。是故起此庄严。」

诸法之中,名号最流行,普行十方,无所障碍。法照云:「弥陀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三、摄取往生

第十八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成就文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成就偈云:「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大经》异译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具来我刹中。」

《观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四、具二种身

名号是实相身、为物身: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是实相身(自受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为物身(他受用),二者一体,同时成就,所谓弥陀成光寿圆满之正觉时,即众生往生功德成就时。

五、具信愿行

善导云:「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法然云:「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

六、含二回向

一往相回向,二还相回向。第十八、十一是往相回向,即念佛往生、必至灭度;第二十二是还相回向,即「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往相为脱离苦海,上成佛道,是自利行成就;还相为回还娑婆,下度众生,是利他行成就。二者借往生而达成,往相为本,还相为用。是故:达成往生,则能成就一切,上成佛道、下度众生皆含其中。

叁、圆满众生之愿

弥陀名号,具无上功德,自能满众生一切愿,含盖现世与往生、成佛与度生。大分四点说明。

一、除一切苦

念佛乃除一切苦恼之法。《大经》云:「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弥勒菩萨长跪白言:「佛为法王,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随心所愿,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佛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观经》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光明炽盛,不可具见。」

善导释曰:「弥陀应声即现,证得往生也。」「弥陀在空立者,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

《往生论》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往生净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一切身心忧恼。身恼者:饥渴、寒热、杀害等;心恼者:是非、得失、三毒等。

是知:念佛往生,是除苦恼法。往生极乐,自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唐译云:「无有一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二、消一切业

《观经》下上品云:「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又下下品云:「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动生死之罪。」

《大智度论》:「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善导《法事赞》云:「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又云:「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昙鸾云:「所有光明,能除痴暗,入佛智慧。」「一心专念阿弥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

三、满一切愿

《大经》云:「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所欲闻法,自然得闻」、「随意所欲,应念即至。」

《往生论》云:「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世间一切,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是故弥陀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

昙鸾云:「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印祖云:「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

四、获一切宝

弥陀愿言:「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念佛即得无上功德大宝,现生不退,临终往生,往生成佛,成佛度生,无不包含。《往生论》云:「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佛本何故兴此愿?昙鸾释言:「见有如来,但以声闻为僧,无求佛道者;或有值佛而不免三途者,如善星、提婆达多等是也;又人闻佛名号,发无上道心,遇恶因缘,退入声闻、辟支佛地者。有如是等空过者、退没者。是故愿言:使我成佛时,值遇我者,皆速疾满足无上大宝。」

肆、普劝一切往生

十方净土虽多,释迦诸佛,偏劝往生西方。一代时教,多说西方净土之法。善导云:「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如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

一、三经专说,直指西方

净土三经直指西方,专说弥陀本愿,以弥陀名号为体,以一向专称为宗。《大经》唯明念佛,《观经》唯标念佛,《小经》唯说念佛。经虽有三,宗旨是一,一而三,三而一。善导云:「佛知众生心杂乱,偏教正念住西方。」

二、诸经旁说,导归净土

《华严》、《法华》、《楞严》等诸大乘经除说自力诸教法外,兼说净土,导归西方。古云:「诸经所赞,多在弥陀,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正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三、正旁兼说,普劝无遗

正旁兼说,一直劝,一辅劝;一念佛,一诸行,权实相即,统摄无遗。

何以普劝往生?普度无遗故,易得成就故,愿力超胜故。善导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

印祖云:「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伍、圣凡示现往生

一、此土往生

圣众示现:《华严经》普贤菩萨以十大行愿,导归极乐,明一切圣众,回诸行业,求愿往生。《大经》弥勒菩萨则以补处之身,专精修学,不敢有疑,直示念佛往生之道。

凡夫示现:《观经》以九品凡夫,回向皆往,明一切凡夫乃至五逆十恶,皆可乘佛愿力,往生净土。

佛言:「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当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二、他方往生

《大经》言:「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并列举十三佛国之往生人数,最后佛语弥勒言:「不但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当往生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甚多无数。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昼夜一劫,尚未能尽,我今为汝略说之耳。」

何以此土他方、圣凡有情,普皆往生?易行疾至、圆成佛道故。善导云:「托佛愿力,五乘齐入。」印祖云:「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

陆、学修此法之要

弥陀广施功德宝,释迦惠以真实利,如何得此无上功德大宝?一闻法,二念佛。闻法安心,念佛起行。如经典言,如是我闻,依教奉行,《小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一、闻法

唯闻能知:此法唯佛能知,唯佛能了,非如他法,可自悟,唯从佛闻,方可得知。如《小经》无人能问,佛自发起。《大经》云:「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闻之重要:《大经》云:「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偈云:「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闻之内容:大分有二:一本门,二其他。

一本门:因人而异,可广或略,以明了念佛必定往生为本。广学:即系统学习,如净土三经、祖师着疏等。略学:即粗知大意,如法然云:「若未知念佛往生之义,学而知之,粗知则足矣。设欲广学,凡智无几,莫徒好智解,废称名之光阴。」

二其他:佛法基础:因果轮回、人生目的、生死解脱、做人道理等。他宗理论:各宗基本教理等。

此二者,本门为主,其他为辅。普通大众:学为辅,行为主,粗知净土即可,一向专念为本。特殊人员(年轻人、有文化人、弘法者、出家人等),学行并重,可广可深,由博返约,以约摄博。

二、依行

闻法旨在依行,依行方得大利。依行有二:一自行(顺劝),二化他。

自行:一老实念佛,二敦伦尽份。一往生法,一世间法。

一就念佛言,其意有三:曰信愿行。信愿行有二:一法体信愿行,名号本具,如善导六字释。二机受信愿行,所谓三资粮是也。大意如下:

  • 信:至心信乐(法体)──信心欢喜(机受)。机法深信,就行立信。
  • 愿:欲生我国(法体)──愿生彼国(机受)。厌离娑波,欣求极乐。
  • 行:乃至十念(法体)──乃至一念(机受)。望佛本愿,一向专称。

就佛而言,名号圆具信愿行,一时成就。就众生边而言,虽言有三,三者一体,一而三,三而一,结归于念佛,就行立信,以行满愿。

佛劝信受:一释迦劝,二诸佛劝,三结劝。

一释迦劝:《小经》:「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大经》云:「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二诸佛劝:《小经》:「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三结劝:《小经》:「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大经》:「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不敢有疑:「弥勒白佛言: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二就敦伦尽份言:念佛之外,随缘随份,尽己所能,以行世善。所谓「佛所游履,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化他:即劝人念佛,善导云:「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

三、得益

无上大利,闻即得益,称即得生。所谓「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第十八愿成就文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至心回向,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又《大经》云:「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弥勒菩萨长跪白言:「今佛慈愍,显示大道,耳目开明,长得度脱。闻佛所说,莫不欢喜。诸天人民、蠕动之类,皆蒙慈恩,解脱忧苦。」

《小经》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待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