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净宗法师2014年9月9日讲于辽宁沈阳

前言

今天能够和大家在沈阳相聚,感到非常欢喜。我们念佛人的人生,就像中秋的明月,既清净,又清凉,不热闹,不烦躁。我想利用这次机会和大家谈三点:首先是净土法义修学的次第,其次是当前弘法形势的介绍,最后是净土宗弘法的原则。

一、净土法义修学的次第

法义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谈谈净土法义修学的次第。

净土法义的学习非常重要。法就是我们的生命,如果不学法,就没有信仰的建立。净土法门其实很简单,就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但是法义学习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法义不通达,教理不明白,就不能安心,念佛就会念不下去,念得就会很沉重,很有包袱,可能慢慢就不想念了,甚至会改转法门或改变信仰。

闻说与执持

《阿弥陀经》里有这样两句话: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闻说阿弥陀佛」与「执持名号」之间的关系,是先有第一句,再有第二句。「闻」就是听闻,「说」就是听人家讲说。「闻说」就是学习法义,就是听闻善知识讲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利益。

净土法门的道理我们听明白了,才能执持名号。如果没有正确地听闻,正确地解说,这句名号是执持不下来的。

人生归宿如何解决

我们在座修学净土法门的莲友年龄都比较大,一般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年纪大一些的人,生死观念会比较强。「我已经到这个年纪了,我要解决自己的归宿问题」,这也就是死后往哪里去的问题。

那怎样才能解决呢?弘愿寺有这样一套书,我提供给大家参考。但这套书我们修学的次第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介绍。

我以大家熟知的齐老居士为例,他净土法义的学习就非常深入。

齐老居士今年已经82岁了。像这样的年纪,学习是不能光靠记忆的。如果靠记忆,82岁还能有什么记忆?他本人法义学得很好,而且说话很有智慧。今天早晨他就给我讲了他的修学体会。

他说:「他力是非常好理解的。不要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在我们娑婆世界,离开了他力,你根本就活不下去。比如我们每个人谁能不吃饭?你吃的饭是自己种的吗?你也没自己亲自种呀,全凭他力嘛。」齐老居士话不多,但道理说得很明白,说明他闻法闻得非常好,而且非常会解说。

他还说:「我们学习净土法门就是要专,这个非常好理解。比如京剧四大花旦,不同的派别就有不同的唱腔,你跟师傅学习就得跟得准。有的派是这个调,有的派是那个调,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学习佛法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派别、没有师承,那怎么能行?所以我们修学就是要专,要专门依靠善导大师。」他解说得非常明白。

齐老居士接触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之前,心里老是背着个沉重的包袱。「我够不够善男子的标准?如何才能达到一心不乱与清净心?临终怎样才能做到心不颠倒?万一我不能往生,肯定是要下地狱的!」当他听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心中的三道难题迎刃而解,心中那两扇关闭的大门终于彻底打开了,真的是欢喜庆幸啊!

他的经历,不就正好印证了《无量寿经》「闻其名号,信心欢喜」的经文吗?齐老居士现在每天念三至五万声佛号,内心充满了感恩与欢喜。这种欢喜,不就是从「闻其名号」得来的吗?如果他不听闻法义,他的内心能有这么欢喜吗?

闻法次第

其实闻法有个诀窍,就是要反复不断地学习。

首先学习的就是《阿弥陀经大意》和《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这两本书都不是很长,先学哪个后学哪个都是可以的。《阿弥陀经大意》主要讲的是齐老居士遇到的三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书,名叫《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印光大师精要法语》也有讲记,这本书是一条条讲解印光大师的精要法语,体系性不是很强,但听起来比较管用。第一步我们可以先从这两种讲记开始学习。

接下来就要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这是我在长春般若寺讲的,内容比较系统。

这三本书都学习完毕,大家平常遇到的问题基本上就都可以解决了。

这些法义,大家要反复不断地学习,不能只看一遍,因为我们的思想都不是很纯粹。在法义上,看过一遍只能吸收其中的百分之十。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几遍,要反复不断地学习。像我们沈阳的齐老居士,他之所以现在念佛这么精进、这么专一、这么法喜,关键秘诀就是反复学习。

我们每天都要有闻法的时间,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只要不断地学习,法义就会慢慢化作我们的血液,慢慢就会成为我们的生命。所以,听闻的时候千万不要得少为足,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学会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三本书学完几遍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第十八愿讲话》。这是慧净上人的讲记,比较完整,比较有次第,这本书共有三十六万字,展开得比较广泛,内容非常好。学习这本讲记需要以前面的三本书为基础,这样纲目才能抓得比较准确,思路才会比较清晰。

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净土宗概论》。《净土宗概论》这本书比较专业,对教理的展开比较深入。如果从安心的层面来讲,你不学习也是可以的。前面都已经学习了,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净土宗作为一个佛门宗派的必要性,这本书会有很详细的阐述。

自己的宗派

现在讲经说法的人很多,常常会提到「八宗并弘」「诸法圆融」,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其实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宗派,你不可能有很多的宗派。当然,一个人通达各宗各派的教理是有可能的,但他肯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派。

「宗」是主的意思,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比如天台宗人讲净土,他不叫净土宗,叫「天台净土教」。他以天台教观的思想来阐释净土宗理论,讲到最后一定要回归到他自己的天台宗教理,这样才能叫作天台宗。禅宗人怎么讲,最后也都要回归到自性清净心,这样才能叫作禅宗。

这样对于天台宗、禅宗来讲是对的,但对于净土宗就不对了。他们讲自性,你也跟着讲自性,还以为很圆融,其实理解全部都改变了。净土宗人,无论怎么讲,最后都是要回归到弥陀名号的,这样才能叫作净土宗。不然你就没有自己的宗派,没有自己的脊梁,无论你怎样努力修学,最后肯定都是不能成就的。

法脉传承的重要性

看书学习,要从白话文看起,由浅入深。

白话文一定要看,不能随意把自己拔高,直接去看祖典,那是不行的。

我们理解经典,是依据祖典来理解的,不是自己直接看经典,这就是法脉传承的重要性。

比如《阿弥陀经》,我们就不能自己直接来理解,而是一定要依据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来理解。因为《阿弥陀经》历史上有很多位大德对其进行注解,蕅益大师有解释,元照大师也有解释,这么多大德的解释,你要依据哪个为标准呢?

我们一定要依据善导大师这一法脉为标准,这就是我们读书的诀窍。我们一定要依据我们的门派与传承来修学,这样才会稳当,不然就是个人的见解。因为经典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深邃,非常磅礡,我们凡夫自己直接去理解,那是肯定会出现偏差的,还自以为理解得很对,其实早就错了。

天台祖师的解释,肯定是从天台宗的角度与眼光出发。像蕅益大师撰写的《弥陀要解》就很好,但以我们净土宗的眼光来看,他有些地方的解释还是会照顾到天台宗的教理,那就不是很纯粹。华严宗祖师的解释也是一样的,禅宗祖师的解释也是一样的。

我们要纯依净土宗的解释,这样才能知道这个解释是纯还是不纯,这就是我们读书的诀窍。依祖典来理解经典,祖典,像善导大师的《观经疏》,我们一开始读也是蒙蒙的。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讲《观经疏》,讲的怎么样呢?还是依他个人的理解。

我们是以善知识的理解来理解。慧净上人把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主纲提炼为「本愿称名,凡夫入报」,这样就会感到非常通达,没有夹杂一点他宗他派的思想。因为我们是以善知识的教导来理解,所以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传承关系,这些解释都是善知识经过消化,变成我们懂的语言,让我们非常容易明白。

修学要脚踏实地

我们修学,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弘愿寺有位居士,他是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也是我的同学,智慧很高。他读书就非常实在,非常踏实。他就是反复看反复听我们的白话文讲座。他难道没有阅读经典的水平吗?他的知识领域非常广阔,我和他一比,简直就是文盲。

有一次他问我:「我现在想读一下《心经》《金刚经》,可以吗?」

我想他是个文化人,他想读也不能说不行。我讲话就比较含蓄:「我觉得你现在可以试一试。」他非常聪明,一听我这话,就把这个想法放下了,又在白话文和祖典里面进一步深入。他后来对我说:「师父,你当年讲的话太正确了!」

现在他在法义修学上进步得非常快,时间并不长,但你看他写的文章,对整个法门的认识判断非常准确,这就说明他在法义上非常透彻。这位居士和我们交流才是真正的无障碍,这是任何人情关系所不能达到的默契。

我推荐大家学习的白话文书籍一共有五本,大家一定要看,一定要掌握。《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这是最短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比较厚。《第十八愿讲话》加上《净土宗概论》,这五本书大家一定要多了解,其中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大家如果不看不学,实在太可惜了。

净土法门全凭他力

大家修学净土法门,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

我们这个法门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如果理解成修行的法门,就没有入门,就肯定是苦恼的,肯定不能往生。如果理解成是救度的法门,心中就会充满欢喜与感恩。

修行哪有那么容易?不要谈修行。你修学净土法门,如果还谈自己的修行不够,表面上你好像很谦虚,实际上你就是个外行。就像我们人如果坐上了车,就不要谈走路。你还在谈怎么走路,说明你根本就没有坐上车。哪有坐车的人还想走路的?像我们乘船过海,乘了船的人脚上还有水吗?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身上到处都是水,还说自己在努力乘风破浪,那就证明我们根本没有坐上船。如果你还在这个世间说「我在怎么样地降服烦恼」,其实你的心中根本就没有获得弥陀的救度。不管你一天当中念了多少万声佛号,你还是在用这句佛号来对付你的烦恼,说明你根本就没有乘上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船,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

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一旦乘上,还有什么烦恼弥陀破不了的呢?根本就没有阿弥陀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只要靠上阿弥陀佛,根本就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怎样才能靠得上?那就需要多听闻、多学习。

二、净土宗弘法的原则

坚持本门与本流

净土宗弘法的策略,我想讲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坚持本门与本流。净土法义一定要单纯,一定要独立。因为净土宗本身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点我已经谈了很多,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团结的必要性

第二个原则是要团结。所谓团结,就是净土法门不同道场、不同念佛团体之间一定要一团和气、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我建议大家不要随意把杂行杂修的帽子扣在某个人的头上,这样很会伤感情,也会打击对方的积极性。

对于圣道法门的人,我们也要与他结个很好的缘。我们要赞叹他:「你这个法门很好。我根性不行,只能念这句佛号。」当他感到力量不足的时候,他就会很容易接受净土法门的教理。你的心量能够包容对方、肯定对方,你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处得很好。如果你见到他心情就不好,不喜欢他,排斥他,这样就会给弘法带来障碍。我们将来的弘法道路会越来越宽广,你没有宽广的心量是走不远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来为法门服务。

总结

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第一,净土法义需要反复不断地学习,从浅入深地学习。当前的弘法形势一片大好,我们要报恩,要报佛祖的恩德、报众生的恩德、报国家的恩德,报恩的具体做法就是我们要好好地弘扬这个法门,脚踏实地的念佛。第二,净土法门的弘法原则是坚持本门与团结。团结很重要,小到家庭,大到社会,都要团结。

三、现场答疑

问:我接触净土法门的时间不是很长,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认识也不全面,自己愿生西方的心不是那么切,应该怎么办呢?

答:首先你有这样的认识就很难得。知道自己愿生心不切,恰恰说明自己还是很愿意往生的,不然连这个想法都没有。你这种情况,问题不大,保持念佛就可以。

心中想要快点到达目的地的人,才会嫌自己走得慢;如果不想迅速到达目的地,是不会嫌慢的。觉得自己愿生心不切,恰恰证明你是很愿意往生的。如果整天稀里糊涂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还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自己对这个世间的无常感。通过不断地听闻,用佛法判断世间,自己的愿生心就会急切起来。因为生命是无常的,先把阿弥陀佛的保单拿到手,不管以后愿生心切不切,都肯定往生的。

问:我同事的父亲得了癌症,我劝他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感觉挺害怕。他认为往生就是结束生命,是件挺可悲的事情。请问我应该怎么给他开示?

答:我觉得一方面要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往生并不是代表死亡,而是生命的一种升华形式;另一方面,也和他本人有关系,他感觉害怕,说明他还是听进去了,他还是比那些听到不害怕的人强。他为什么害怕?他感觉自己会失去某些东西,但是往生后得到的东西他却不知道。一旦到了极乐世界,无量寿、无量光,分身无数,三明六通皆具足,难道不好吗?当他慢慢感觉到往生是一件好事时,就不会害怕了。

问:请问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呢?

答: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是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

念阿弥陀佛跟念观音菩萨,功德有大小,利益也有大小。念阿弥陀佛功德最大,利益最大。念观音菩萨要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还要靠到阿弥陀佛,所以是缓了一步。因为阿弥陀佛有本愿,阿弥陀佛的本愿说:「只要你称念我的名号,我的光明就会摄取你,救度你到极乐世界。」观音菩萨也有本愿,他的本愿是协助阿弥陀佛度众生。这样就有主次之别。

如果你和观音菩萨有特别因缘,可以辅助念一些观音菩萨名号。我以前就很喜欢念观音菩萨名号,现在我专念阿弥陀佛了。专念阿弥陀佛的人,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如影随形。像古代皇帝出行,大臣必然随护。

观音菩萨是法臣,是法王子;阿弥陀佛是法王。你只要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量清净大海众菩萨都念到了,都请到了。

问:我自己学佛,家里人都不反对,但他们都不信佛。我应该如何做才能带动全家人和我一起学佛?

答:你很慈悲,对家人有真爱。

我觉得首先应该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行为;第二要有耐心,度化自己家里人确实不容易,要有耐心,如果你很着急,反而会起反作用;第三就是自己平时念完佛要回向给他们。这样,慢慢你的家人就都会跟你一起学佛了。

问:我念佛时会有很多妄想,这样会对往生产生障碍吗?

答:妄想来了,你就需要警觉起来。这时如果佛号心中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妄想自然会慢慢消失。过一会儿烦恼又来了,你也不要慌张,不要觉得前功尽弃。只要你念佛,虽然妄想纷飞,依然不影响你往生极乐世界。

法然上人针对这个问题有一段法语:

  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唯口称佛名。
  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
  妄念自止,散乱自静,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纳于心腑莫忘失。

你要相信,这个法门是易行道。只要我们依靠阿弥陀佛,就像我们坐船一样,任你妄想纷飞,不都会到彼岸吗?

今天我们就相聚到这里,谢谢大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