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净土三经略说如来出世本怀之意

释尊于华严会上,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释尊为此一大事因缘故,应化于五浊恶世,示现八相成道,成佛说法度众生。其出世本怀就是要说法惠以众生成佛的真实之利,究竟离苦得乐,此为释尊出现在此世间之根本目的。我们学佛念佛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成佛度众生。因此,有必要了解释尊乃至诸佛如来出世说法的本怀,以及其意涵。

壹、释尊出世的本怀

释尊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于一代时教中,有两部经提及释尊出世的本怀:

一、在引导三乘进入一佛乘,证入佛果位,「会三归一」的「成佛《法华》」;如《法华经》(方便品)所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即是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使得成佛而出现于世;又《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亦云:「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但纯圆独妙的《法华》,于净土宗祖师大德的教判,判属「难行道」的「圣道门」或「要门」,深固幽远,凡夫难修难证。而「圣道门」凡夫难修难证之理由,道绰禅师于《安乐集》说其主要原因:「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又《法华经》,至万年后,隐灭不留。

二、另一部出世本怀经,就是宣说弥陀净土法门,令「五乘齐入一佛乘」得成佛真实之利的《无量寿经》;如经言:「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由这「释尊出世本怀文」,显明释尊出世的主要目的,在于讲说阿弥陀佛本愿念佛,要无条件救度「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此一法门,于净土宗祖师大德的教判,判属「易行道」的「净土门」或「弘愿门」。

昙鸾大师于《往生论注》,引用龙树菩萨《易行品》「难易二道判」之文,阐明易行道的原因:「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而能令「五乘齐入一佛乘」之原故,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言:「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又,释尊垂慈,特留此经法,以救度法灭时,垢障深重的众生;如经所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从唐译本的《无量寿如来会》释尊付嘱弥勒菩萨之文,言:「当令是法,久住不灭。」更能显示释尊乃至诸佛出世的同体大悲本怀,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宣说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将念佛法门永远流传世间,无条件救度「十方众生」,不使消灭。可见此经,更是释尊出世本怀中的本怀经。

贰、净土三经唯宣说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

净土三经是指《无量寿经》《观经》与《阿弥陀经》,是净土宗正依的经典。净土三经虽说有时间先后与义理侧重、详略之别,但主要是「唯说」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此三经皆以弥陀四十八愿为根源,皆以阿弥陀佛名号为经体,皆以凡夫往生极乐报土成佛为力用;略说之,即是彰显弥陀无条件救度之净土宗特色:「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可见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是唯一能令一切十方众生,当生就能决定念佛成佛的易行道。

一、由《无量寿经》的「释尊出世本怀文」:「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略释之,「光阐道教」,是指释尊出世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可分为:难行道的「圣道门」与易行道的「净土门」。易行道的「净土门」就是指宣说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而「真实之利」,即是释尊出世,宣说弥陀四十八愿,以本愿名号,无条件救度十方念佛众生,得往生不退成佛之大利,故言「真实之利」。因此,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定善义)说:「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无量寿经》于开始「发起序」,阿难就所见佛的五德现瑞,而请问释尊:何故威神光光乃尔?有言及:「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而「三世诸佛,佛佛相念」之意,谓:三世诸佛互相念之事,主要是宣说「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令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极乐疾速成佛。于《无量寿经》(卷下)的「往觐偈」也有言及弥陀说法授记:「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与诸佛劝赞:「至彼严净土,便速得神通,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以及「流通分」释尊付嘱弥勒菩萨之文,皆能显示诸佛出世本怀之意。

然何故能祈使释尊与十方诸佛,皆会宣说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无量寿经》于弥陀第十七愿(诸佛称扬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而此愿成就文,言:「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由此弥陀本愿力故,祈使释尊与十方诸佛皆会宣说弥陀本愿念佛之净土法门,来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令念佛众生得往生极乐、不退成佛之大利。

由唐译本《无量寿如来会》之「华光出佛」文:「彼佛国中,有七宝华,……一一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诸佛;……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也可见诸佛出世,于其大悲心中,顺弥陀本愿,自必宣说此净土法门。

由此可见,诸佛如来出世本怀之意,唯宣说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就如善导大师于《法事赞》所言:「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又说:「惭愧释迦大悲主,十方恒沙诸世尊;不舍慈悲巧方便,共赞弥陀弘誓门。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二、释尊于《观经》先宣说定散二善,广收一切法门,最后唯付嘱阿难尊者流通念佛。因此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释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同时于《观经四帖疏》(散善义)亦言,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后,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所以,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定善义)说,本愿称名,往生极乐净土成佛,即称诸佛出世本怀:「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三、《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的结论之经,更是释尊「我见是利」,应化于浊世而随自意,无问自说的极难信之法;此一「念佛愿生极乐成佛」的极难信之法,也是十方三世诸佛安住大悲的本怀,而皆会随自意证诚护念,与希望称扬宣说的法门。

而蕅益大师于《弥陀要解》言《阿弥陀经》的念佛法门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是因为《阿弥陀经》专示信愿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圆成佛道;而《华严经》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结归于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圆成佛道,所以说这是「《华严》奥藏」。又,《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故《阿弥陀经》的信愿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亦为「《法华》秘髓」。

由此可见,释尊与诸佛只有宣说此一简易又殊胜的弥陀本愿称名之净土法门,才能令末法乃至法灭时期众生,得念佛往生极乐疾速成佛之真实大利,真正大畅诸佛出世本怀。诚如道绰大师于《安乐集》引经典,说明圣道门于末法浊世修行,得道难成,而言:「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亦如印光大师在《文钞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序》中说,弥陀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中略)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而且印祖于其《文钞》也常开示说弥陀净土法门:「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参、小结

弥陀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是安乐易行的成佛之道;其往生正因只要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可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的特别法门,故能大畅诸佛如来出世本怀。

因此,诚如道隐法师于《无量寿经甄解》(卷一)所言:「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于大海。(中略)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祗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于此极难信之法,我们只能仰信佛智,信受奉行,才能得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之真实大利。

文 / 许煌汶 居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