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提到,有一种供养叫「代众生苦供养」。
就一般了解来说,众生造业,各有各的因果报应,另一个人能代受他人之苦吗?能代得了吗?
从理上讲是「能」,为什么能?原因在于「 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本质上是一体的」,因此,众生跟自己当然也是一体的,所以能代;但如果有人不认为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自他隔山相望,那就不能了,因为自己内心与外界阻隔了。
说到「一体」,感觉似乎有点抽象,而且,未解脱生死的博地凡夫做得到一体吗? 其实也不抽象,比如就众所周知的「母子连心」就是一体的展现。就体性言,母或子,与您我同是世间人,彼等既能做得到同体,我们自然也不遑多让。其间的重要关键就是「爱」。
李老师曾说:「 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你祇是给予,只希望他好而已。」「亲情、友情、爱情,乃至菩萨的悲心,都只是给予」。无条件的给予是自然而然的,之所以能如此,还是因为同体,在同体中,你苦我就苦,你好我就好。
当然,母子亲情来自天生自然,一般人之间的彼此互动并没有这层关系。话虽如此,但经由善巧方便,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李老师于此曾进一步扼要提示:「就融入对方的苦乐情境中,在那样的情境中,您所期望的是什么?别人如有意帮忙,应怎么做适合?」
以上是就「同体」略加说明。
那么,有同体心情之后,如何代众生苦呢? 窃思,在未能代众生苦之前,至少不可「带」苦给众生。
因此「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但至少做到别人的痛苦没有我们所注入的因素。」所以在言行举止上,起码要先做到:
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较是非。
不求人过,不举人罪,不揭人私,不争人我。
是非对错的争执最是让人苦恼。俗话说「衣服破了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若在修行团体,更应警惕「宁动千江水,勿扰道人心」;缘此,禅宗三祖殷切提醒修行人「才有是非,纷然失心」。所以在团体中,彼此应相护持,不宜只因为爱讲话,便到处兴致盎然的说长论短。
除了不应招惹众生烦恼之外,行有余力,当进一步解众生苦。就如宗风上所揭示的:「 给人安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利益。」
这与《普贤行愿品》所说: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堪称同震共鸣。
然而,以上这些尚属世间俗谛范围。如衡诸《八大人觉经》所说:「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则还遥难着力。因为「毕竟大乐」就是涅槃解脱之乐。这是世间的种种有漏有为之善所鞭长莫及的。
依《弥陀经》上说:「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故欲令众生得毕竟大乐,究竟离苦,则唯有「自信教人信,往生极乐世界」, 唯有「念佛成佛」才能彻底代众生苦。
伟哉!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