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得与未得 /净思居士

吾人在此世间过生活,不论是为了事业的发展,或是为了人际的和谐,或者为了家庭、团体尽心尽力等等,难免会有各种面向的需求。为能适当满足这些需求,多少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来经营,经营的结果有得有失,过程中便免不了患得患失。这是一种苦,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所求无常」必然离不开苦。

行者有鉴于此,因而转向寻求能彻底离苦得乐的解脱之道。这是一种智慧的抉择,不过,智慧的抉择也是需求的一种,仍然存在着得失的问题。更何况就如古德所说:「清净之道虽欲寻觅,若乏正知,难臻清净。」

正知是怎样的内容?如何如实获得正知?固然是个首要面对的问题,但即使具备了正知,还 得需经累劫的修行方克成就,而我们的一期寿命,长者不过百年,想要圆成道业,势需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转世轮回,在不断的转世过程中,每个下辈子是否还能再得人身,是否还记得继续修行,是否有足够能力与福报再持续精进,都是问题。

缘此, 龙树菩萨于《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 意思是说,要到达阿惟越致地(不退转地),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经过很多难行与苦行,一旦在某个时节忍不住了,就会退转、退堕。

然而,有为的娑婆世间既不能久留,无为解脱之道又这么困难,真让人有「进既艰辛退亦难」的无奈。所幸我佛慈悲,龙树菩萨接着提示行人: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只要执持称弥陀佛名便能容易达致不退转地,真乃慈悲至极,易行之至。因为任何人,不论贵贱贤愚,只要信愿持名,便能得到弥陀的慈悲救度而安心欢喜。就如法然上人所说:「法然以已获得之心而念佛。」

然不可讳言的,虽同样念佛,虽有不少人念得法喜充满,却也有部份人念得很勉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于欲得而未能得的困境下,如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般,忍不住转到其他行门,再度与惑业苦作长期奋战了。

有谓「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同为在易行道中前进的净土念佛人,如何善巧跨越「未得与已得」之间心桥,俾免因缺临门一脚,导致入宝山而空手回之憾,这应是念佛人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