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 /佛恩法师

纪渻子为周宣王饲养斗鸡。周宣王过了十天问他:「鸡可以斗了吗? 」回答说:「不行。还没有真本事,只知骄傲自负。」

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不行。它闻响、见影还会有即刻的反应。」

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不行。它还双眼圆睁,盛气凌人,有求胜之心。」

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大声鸣叫,它也无动于衷了。看上去像个木头鸡。它的德已经完整了。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只有转身逃跑罢了。」

这就是《列子》中呆若木鸡的由来。「呆若木鸡」 大多数时候用来形容人比较笨拙、呆板,所以平时一般作为贬义词;但是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却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有着相似的内涵,是一种很高的修为境界。

譬如,人年轻的时候或者境界较为幼稚的时候,总是骄傲自负,学得一点点知识学问,便认为天下无敌,可以傲视群雄,时时处处想胜人一筹;待到再年长一些或者境界稍微进步一点,那种霸气收敛了几分,但是内心还是争强好胜,不知不觉中为名利所驱动,不知道什么(内心的宁静)才是真实的,所以依然盛气凌人,一副不可侵犯的模样,让明白的人看着可笑⋯⋯

慧净上人所说:「一个修行人,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他人的赞叹,只是纯纯粹粹地、老老实实地为自己的生死轮回预作准备,其他的都是虚假的,到最后都成空,所以愿意做一个静默往生人,是很有智慧的。」

一个学佛念佛的人,等到经过岁月的陶冶、世间种种顺逆的磨练,那颗为名利所驱使的、躁动不安的心,终于沉淀、沉静下来,不再为外在的、虚假的面子所绑缚、挣扎,转而一心一意求往生──简简单单、安安静静回归自心。就这样,安心地守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世间的种种都已风轻云淡⋯⋯

这种境界也正是我所希求的,但愿它能来得早一点──呆若木鸡!

南无阿弥陀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