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悲释尊出现世间,才开启了众生解脱成佛的大光明。在浴佛节的特别日子,忆念释尊出世之本怀,对我们有特别的意义。故摘《净土宗概论》中有关文段供养大众,随顺佛教,专心念佛,同仰佛恩。
出世本怀,即释尊出现在此世间之本意、根本目的。释尊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遗教浩若烟海,法门号称无量,到底何经、何法是释尊出世之本怀,即成为后世弟子重点讨论的课题。因为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经法,吾人固不能一口汲尽、穷源究底,但如果能掌握释尊出世之本怀,则其余一切经法也皆有了归宗,也自包含在本怀之中,即虽未修学也无遗憾。
根据圣道门著名的《法华经》,释尊自说出世本怀为「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简单说,即是欲令一切众生皆悉成佛,而不是仅仅成就三乘道果。释尊一生说法,皆为此事;乃至十方如来出现世间,也皆为此事。这是释尊自说的出世之根本原则、根本目的。
然而此原则、目的如何落实、体现在众生,尤其是凡夫众生的身上?也就是如何才能令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在《法华经》中,我们看不出明确的答案。在会诸大弟子各各受记当来成佛,不仅我等无份,时间也历无量数亿劫;一合掌、一低头虽非难事,然以我等身份,渐渐积功德,则不知要经尘点劫又尘点劫,犹在轮回大海。如善导大师《观经疏》言:「我身无际以来,共他同时发愿断恶行菩萨道。他尽不惜身命,行道进位、因圆果熟证圣者,逾于大地微尘;然我等凡夫,乃至今日,虚然流浪,烦恼恶障,转转增多,福慧微微;若对重昏之临明镜也。忽思忖此事,不胜心惊悲叹者哉!」
能令一切众生当生就能决定成佛的只有弥陀本愿、念佛往生。所以即使根据圣道门《法华经》的指引,也能明知释尊出世本怀在于宣扬弥陀本愿、劝导念佛往生。所以明朝的蕅益大师说,念佛往生为「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
而在净土正依三经中,释尊对其出世本怀也有明确的开示。
《无量寿经》说: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此文被称为「出世本怀文」,显明释尊出世的目的在于宣扬《无量寿经》弥陀本愿,惠赐众生以往生成佛的真实大利。
又说: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此文同样明确地显示,释尊出世本怀在于宣扬念佛令众生往生。为什么特留此经,因为此经宣扬念佛,而念佛是释尊出世本怀。释尊既不可能选一部非本怀经来特留,也不可能特留的经竟然不是他的出世本怀。
《观经》释尊先开定散二善,广收一切法门,最后唯付嘱念佛。《阿弥陀经》释尊无问自说,诸佛齐同舒舌证明;都表明念佛一法为释尊出世之本怀。
以三经所说念佛为释尊出世本怀,这是善导大师五部九卷一贯的意趣,其「要弘二门」之判本即由此而来;不过仍然以《法事赞》明诸佛证诚等赞偈中表达的最为集中。
东方段赞偈说:
大悲同化心无二,一佛施功多亦然。
南方段赞偈说:
出现娑婆五浊内,标心为化罪根人。
西方段赞偈说:
分身百亿阎浮内,普劝众生归净土。
北方段赞偈说:
为我凡夫来出世,随缘说法应时机。
时机相感闻即悟,如说修行不致疑。
下方段赞偈说:
证赞释迦出五浊,能为难事化群萌。
善巧随宜令断恶,偏心指授向西行。
上方段赞偈说:
十恶五逆多疑谤,信邪事鬼馁神魔。
弥陀愿力皆平等,但使回心花自捧。
一念消遥快乐国,毕竟常安无退动。
最后总结说: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以上赞偈显明释尊出世本怀,有这样几重含义:
一、释尊出世之对象。为化度「凡夫」、「罪根」,所谓「为我凡夫来出世」、「标心为化罪根人」。
二、释尊出世之目的。为劝一切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所谓「普劝众生归净土」、「偏心指授向西行」、「无过念佛往西方」。「标心」、「偏心」、「普劝」、「无过」,说明释尊之本心、本怀所在。
三、释尊为何以「劝众念佛生西」为出世本怀?释尊既然为了化度凡夫而出现于世,则宣说能令一切凡夫,即使十恶、五逆、疑谤、信邪之流亦普皆平等成佛之法,才能达成释尊出世的目的。若非如此,则其为凡出世的目的就不能达到。此则唯有念佛生西之一法,所谓「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生西」、「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弥陀愿力皆平等,但使回心花自捧」、「一念消遥快乐国,毕竟常安无退动」。
四、释尊为何又要宣说非本怀的种种法门?有三:
(一)
随缘应机故。因为有这样能如说修行种种法门的机类,所以释尊大悲宣说。「随缘」、「随宜」、「应机」、「方便」,显明虽说种种法,只是应众生各别的机缘,而非释尊本怀。
(二)
比较显胜故。此种种法门若能如说修行,皆有利益,皆能解脱,然皆不如念佛生西为究竟利益、究竟解脱,所谓「无过念佛往西方」。何况能修者少,凡夫故、自力故、难行故,顶多只成「善巧随宜令断恶」而已。故知念佛与种种法门比较,有摄机、利益双重超胜。若无种种法门,则不能显明念佛之超胜。
(三)
能为难事故。释尊出兴于此五浊恶世,要达成普劝众生念佛生西的本怀,是一件大难的事。因为五浊罪根皆是「我见邪贪增上慢,教令出世反生嗔」之类,又是「十恶五逆多疑谤」之类。然而通过宣说种种法门,使之「善巧随宜令断恶」、「如说修行不致疑」,而又使知「无过念佛生西方」,终于可以畅说其出世本怀的念佛法门;诸佛因此而赞叹释尊「能为难事化群萌」。可知宣说种种法门,正是为了达成出世本怀。
五、宣说弥陀本身,劝众念佛生西,不仅是释尊出世本怀,也是十方诸佛的本怀。所谓「大悲同化心无二,一佛施功多亦然。」
《观经疏》言: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这一段文只提到「人天之乐」与「求生净土」,而没有说到圣道三乘解脱,好像诸佛出世根本就没有说到三乘教法似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就诸佛出世本怀来说的。因为本怀的对象是为凡夫,而三乘解脱皆是圣者所堪,所以就免而不提。凡夫若修圣者三乘教法,最多只能得人天之乐果,所以就凡夫来说,三乘教法也就降而含在人天法之中了。又本怀的目标是成佛,而不是三乘解脱,所以免而不提。凡夫之成佛,唯有往生弥陀净土,因此之故,诸佛才「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唯有求生净土,对凡夫才是真实功德,才不会没于人天法中,不受颠倒善果,能成无上菩提。念佛往生不仅满足释尊本怀,也称顺诸佛本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