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弘愿寺,完全秉承善导大师专修念佛思想,其匾额、楹联,名家敬书,形体庄严,宗义鲜明,一以贯之,标显法门特色,赞叹弥陀慈悲,充分展示本寺道风及修持理念。略释如下。
一、 寺名
寺名:弘愿
典据:出自善导大师《观经疏》。〈序题门〉开宗明义言:
宗义:总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别指第十八念佛往生愿,进指依此愿专修念佛往生法门。弥陀救度众生之大愿,弘广深远,如天普覆,似地均擎,善恶齐救,一切皆含,故称「弘愿」。
二、 匾额
〔 山门 〕
正山门及东、西侧山门,内外共六方匾。
外对前广场:正中「弘愿寺」,左右两侧「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内对来迎殿:正中「涅槃门」,左右两侧「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 涅槃门 〕
典据:出自善导大师《般舟赞》。偈言:念佛即是涅槃门。
字义:涅槃,不生不灭、无漏无为之报佛报土境界。门,出入无碍之义。
宗义:极乐是无为涅槃之界,杂行小善不能往生。因为杂行小善有漏有为,不可通往无为无漏之境,非是涅槃之门。弘愿即是念佛,念佛功德无漏,即是涅槃之门;由此弘愿念佛之门,自然出娑婆,生极乐,证大涅槃,复能回入娑婆,广度众生,故称「涅槃门」。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 现生不退」独为净土宗之特色;独显弥陀救度,超胜余佛净土,不共圣道诸宗,至简易,至高深,至稳当,万机不漏,一生速成。
前二句为根本纲宗,后二句明今生胜益;又前一句为因行,后三句为果益。根本自摄枝末,因行必招果益,故四句可收为二句「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又可收入一句「本愿称名」。
本愿,明教理;称名,明行法;凡夫,明摄机;入报,明果益。「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明净土宗之「机、教、行、益」,即:造罪凡夫,以弥陀本愿不虚故,称名愿生,皆得往生真实无漏极乐净土。
本愿称名
典据:出自善导大师《观经疏》。〈散善义〉归宗结顶言:
又,龙树菩萨《易行品》亦言:
字义:本愿,根本之誓愿;即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称名,口称阿弥陀佛名号。
宗义:广说无尽,略说二句:本愿在称名,称名顺本愿。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建立净土,根本目的在救度一切善恶凡夫往生,为达此目的,成就万德洪名,令众生称念,誓言:若称念我名而不得往生,誓不成佛。此是彼佛大愿之根本,称为「本愿」。净土宗强调称名为往生根本方法,独称「正定之业」,正是因为称名是阿弥陀佛本愿所规定,顺彼佛本愿,乘彼佛愿力,必得往生。
若不知此本愿之理,误以为称名只是众生这边的虔诚努力,则信心如无源之水,无从发起。今为建立正信,探根求源,故说「本愿称名」;使知:彼佛本愿是众生称名的来源,众生称名是彼佛本愿的实现,生佛相感,因果相顺,必得往生。
凡夫入报
典据:出自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凡夫入报」之文言: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字义:凡夫进入报净土。
宗义:净土有报化二种。报净土是应佛因地发愿修行,果报圆满而感得的清净庄严、真实无漏之国土境界,为佛本身所居境界,在种种净土中属于最高等最胜妙的净土。化净土为佛应众生根机所方便化现的净土,并非真实无漏,乃是次等的净土。一般认为凡夫只能往生最底等的化净土──凡圣同居土,只有登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往生报净土,但善导大师指出: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在十方诸佛报土中,无伦无比,最超最胜,而此报土,凡夫也能同大菩萨一样平等往生,这是因为凡夫称佛名号,顺彼佛本愿,乘彼佛愿力的缘故。
最下凡夫,得生最上报土,完全是乘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丝毫不是自己修行之力。如跛夫一日万里,完全是乘飞机之力。既然如此,入净土宗则不论个人修行之深浅、功德之大小、罪障之多少,只论是否信受弥陀救度、是否称念弥陀佛名;信者得生,不信不生。
乘托弥陀愿力的方法即是称名,这也是因为称名是弥陀本愿之行故。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说:「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本愿,是弥陀救度的原理;称名,是弥陀救度的方法;凡夫,是弥陀救度的对象;入报,是弥陀救度的目标。因为「本愿称名」,所以「凡夫入报」。
人间之十善十恶,自罪福来看差别很大;法界之三圣六凡,从生死来说缚脱迥别。然而,若乘托弥陀愿力,一切差别皆泯,五乘齐入报土。不论善恶,不分凡圣,同称佛名,同乘佛愿,同生报土,同成佛道;因齐果齐。
平生业成
典据:《无量寿经》言:
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
经言十念者,明<em>业</em>事<em>成</em>办耳。
善导大师《观经疏》言:
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字义:平生,与临终相对;平日、平时,现在活着之时。业成,往生之业因完全成就圆满。亦即:往生净土之业因现在即已完全成就圆满,现在完成人生目的(往生弥陀净土)
,不必等待将来、临终。
宗义:本愿即是称名,称名即乘佛愿,乘愿即时业成。称名往生,全仗佛力,不是自修之力,没有累积之功,自然不待将来,现在往生已定,永除临终恐惧。
现生不退
典据:《无量寿经》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em>住不退转</em>。
《阿弥陀经》言:
<em>欲生阿弥陀佛国者</em>,是诸人等,<em>皆得不退转</em>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若菩萨欲于<em>此身</em>,<em>得至阿惟越致地</em>。
若人欲<em>疾至</em>,<em>不退转地</em>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em>即入必定</em>。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em>即时入必定</em>,是故我常念。
字义:现生:现在还生存在娑婆世界,尚未到极乐世界。不退: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决定成佛之位,不退转成佛之位。现生不退:现在娑婆世界即己获得不退转位,不必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方才获得。
宗义: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的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 来迎殿 〕
来迎殿内外共九方匾。
外:迎面正中,「来迎殿」;左右「正念直来」、「我能护汝」。后门,「诸佛证诚」。
内:前墙正中,「无所障碍」,左右「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后墙「众圣围绕」、「万佛授手」。
正念直来
典据:出自善导大师《观经疏》。「二河白道喻」言:
汝一心<em>正念直来</em>,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释义:「正念直来,我能护汝」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呼唤与保证:我救你!你就这样一心正念,放心大胆,对直过来,不用担心,不要犹豫,不绕弯,不延待,就现在的样子,现在、立即、直接、正直而来;有我的保护,不会堕落贪嗔水火之中。
我能护汝
典据:出自善导大师《观经疏》。「二河白道喻」言: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释义:我能保护你!罪业深重,需要救度;危险在前,需要保护。贪嗔造罪的凡夫,随时会堕落,阿弥陀佛说:我来救你!我能护你!
无所障碍
典据:《无量寿经》言:
无量光佛无边光佛<em>无碍光佛</em>
《阿弥陀经》言: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em>无所障碍</em>。
《观经》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em>摄取不舍</em>。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言: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em>无所障碍</em>,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释义:阿弥陀佛的光明具有无所障碍的救度念佛众生的能力,不被众生任何烦恼业障所障碍,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碍光佛」,也就是「无所障碍救度众生的佛」。众生只要愿意让弥陀救,没有阿弥陀佛救不了的众生。
大慈大悲
典据:《观经》言: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释义:慈是慈爱,给与快乐;悲是悲悯,拔除其苦。慈悲是佛教标榜的特质,凡夫慈悲为小,菩萨慈悲为中,唯有佛之慈悲称为大,又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即毫无条件,与众生同心同感,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佛教之大慈大悲,以一句阿弥陀佛为代表,为终级,能究竟给与一切众生成佛之大乐,而永远拨除轮回之大苦。
大愿大力
典据:《无量寿经》言:
<em>其佛本愿力</em>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善导大师《观经疏》言: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em>大愿业力</em>为增上缘。
释义: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尤其是其中的第十八愿为超越诸佛所没有的大愿,特称「大愿」;四十八愿修行圆满,阿弥陀佛名号当中具足无所障碍救度念佛众生的力量称为「大力」。大愿大力,指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心与力量,集中体现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中。
综上,「无所障碍」、「大慈大悲」、「大愿大力」皆在说明「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具有无所障碍救度念佛众生的力量,赞为「大慈大悲」、「大愿大力」。
众圣围绕
典据:出自《无量寿经》。第十九愿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言:
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
释义:念佛愿生之人,平时生活在众圣围绕保护之中,临寿终时,佛与圣众现前来迎,往生净土。
万佛授手
典据:出自《观经》。上品上生言: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授手迎接。
释义:念佛愿生之人,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亲率大众现前,放大光明,与菩萨大众,无数化佛,同时授手,迎接此人,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诸佛证诚
典据:出自《阿弥陀经》。「诸佛证诚段」言:
(六方各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善导大师《观念法门》言:
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释义:「造罪凡夫,但以本愿称名,罪灭得生极乐报土」此事难信,所以一切诸佛都出来证明劝信。可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唯佛与佛,能知能证;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大慈大悲」、「大愿大力」阿弥陀佛,为救「凡夫入报」,成就「本愿称名」,呼唤众生「正念直来」,并保证「我能护汝」、「无所障碍」。称名愿生之人,乘彼佛愿力,往生「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佛果,日夜被「众圣围绕」,临终蒙「万佛授手」,一念超登极乐,速疾证大「涅槃」。
三、楹联
弥陀摄取不舍 万修万人归去
众生信愿无疑 一念一佛来迎
位置:来迎殿前,正联。
释义:因为弥陀摄取不舍,所以万修万人归去;
只要众生信愿无疑,自然一念一佛来迎。
来迎有二:一、平时来迎,保护救度;二、临终来迎,往生净土。
末法时代,圣道修行,「亿亿人中罕一得者」;净土念佛则「万修万人去」,万不漏一,统统往生。这是因为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观经》)
的缘故。阿弥陀佛既然不舍任何念佛人,则没有不往生的。虽然如此,如果众生不信不愿,自心发生故障,等于是自舍弥陀。只要众生信愿无疑,决定每一念念佛,都有一尊阿弥陀佛现前来迎,而并不是只在临终的时候才来迎接。
红尘虽满三千界 到此为止
净土纵隔万亿程 应声即来
位置:来迎殿前,边联。
释义:红尘世界,虽然充满烦恼,但只要念佛,烦恼不侵名号,生死自然休止,如暗止于光。极乐世界,虽然远在十万亿土之西,但只要念佛,弥陀应声来赴,净土随念现前,如影随于形。
低头礼拜 可知我伫候已久
开口称名 当思汝往生业成
位置:来迎殿内,本尊阿弥陀佛像两侧。
释义:阿弥陀佛十劫之前久已成佛,一直伫立在那里,宝手常垂,望眼欲穿,切盼众生回归极乐家乡,直到今天我们才来到佛前礼拜,心中还以为是自己的主动虔诚,殊不知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已嫌太迟了。阿弥陀佛成就「称念者必令往生」的名号,当众生开口称念之时,往生之业已经在这一句名号中完全达成了,但我们称念佛名时,对此事犹然不知,还在盼望:何时功德资粮才能累积圆满呢?
弥陀众生机法一体皆在信
娑婆极乐东西十亿不离心
位置:来迎殿内。
释义:第十八愿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的正觉,与众生的往生,本来一体成就。只因众生不知不信,与佛成为两隔;信心称名,自然与佛一体,必得往生。娑婆极乐,东西相距十万亿国土,但只发起一念信顺弥陀救度之心,自然诞神极乐。
同舒广长舌 护念出三界
共发金刚志 横超断四流
位置:来迎殿后门,正对诸佛证诚壁雕。
释义:上联说诸佛同出广长舌相,为我凡夫作证:称名必得往生!护念我等念佛信心,毕竟得出三界牢狱。下联说众生蒙诸佛证诚护念,发起金刚不坏信心,仗佛愿力,顿然截断生死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