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种深信是宗教之最高峰,净宗之眼目。
-
明信佛智:此但信佛之救度便可,信佛成就我之往生便可。
-
作诸功德:1.念佛,2.为报答佛恩所作之护法、弘法等事。「信心回向」:舍自力向他力。
-
信行一致,回向名号为信体与行体,谓之他力回向之信行,故谓大信,大行。
-
愿成就之「信一念」为净土宗安心之根本。
-
安心是本,起行作业是末。本立而末成,本立而道生。一宗之根本,即在安心。
-
信者,即是「真也、实也、诚也」。真实:真,不假。实,不虚、不伪。
-
立在生死岸头上,绝无任何不安,方是真实信心。
-
信:明朗生活,疑:黑暗生活。魔乡不可停。魔乡:指无明、疑心、不信、不安,三界、六道。
-
不是祈求期待,而是已成。既信「将来必定」,当信「现在已定」。
-
平生若能信心决定,临终何惧妄想杂念。
-
信心是佛触动众生,使众生发起。信心──感受──被佛所感化。
-
信者即是触其光明。信心是最高善,超越善恶之善。
-
所谓五逆谤法,实际是指违背本愿之事,既诽谤正法,即不信本愿。
-
完全心安之后,心情不觉开朗,容貌有了光辉。真是「心安颜明」。
-
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完全相反的信心。
-
没有体验过自力无效的人,自力会从他身上消失吗?
-
哑巴烧香,心到佛知。娶媳妇卖地,诚心诚意。信乎!至诚必感,有感必应。
-
似如往生之一大事,非凡夫之计度。此一言之下,临终病人,突然领悟弥陀大愿而往生。
-
信仰支配行为。真实行从真实信来,有真实信方有真实行。
-
悲心彻骨,如母念子。真之父母者,信心、安心,不需要,难道有义子吗?
-
信有佛,并信佛之功德是我的,如信有银行,并且银行之钱是我的。
-
信本愿力,非有念,非无念。无能称之功,功在法体
(佛愿、佛名)
。 -
阿弥陀佛是要救度没有任何办法的人,能知道这点即是信心。
-
通过闻的作用,佛心成为自己的信心。
-
使不能生而生,若不生者之誓,故名超世。
-
看似自相矛盾,但两边都是实在的,是人不能想像,故言超世。
-
若不领悟佛智,则不会了解自己是无有出离之缘。
-
佛所度之众生是以五逆十恶为标准。这才是大慈悲。
✦
- 三信十念──正因,往生正因。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得益。
-
乃至十念含信行之二,即信亦是乃至十念。论其行者,即十声一声,言其信者,即一念十念。
-
乃至十念──平生之念佛,至临终之十念一念。昙鸾释为「无间相续」。
-
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由弥陀愿力故,十念业成。不尔,本愿应无作用。
-
本愿法门不只「往生」,而且已是「生往」。
-
至心与欲生心之二,摄于信乐之一,此谓之一心,又云一念。
-
盖信喜心诚即是至心,其心即为欲生净土之欲生心。
-
至心──佛之真实心,不生不灭,永恒如此。
-
信乐──佛之智慧心,唯弥陀有此智慧使我起信,佛力自然策动我起信心。
-
弥陀正觉之外,无我往生之体。阿弥陀佛以众生之往生,为南无阿弥佗佛。
-
净土宗以闻弥陀救度为中心生命,一切皆还原于弥陀救度,离弥陀救度无净土宗之教。
✦
- 如彼名「义」:作用,名号妙用。信与名义不相应则是错误之信。
-
念佛:念佛之救度众生之功能而无疑,故能破暗满愿。
-
与名义相应,即是如实修行,如口称父亲,当知父心,知父物则我物。
-
不如实修行相应:信不具足;与名义不相应:闻不具足。
-
信心欢喜,如实修行故,信具足。闻其名号,与名义相应,闻具足。
-
无明──
- 总:烦恼无明,一切无明,生死之因,业烦恼。
-
别:疑无明,疑佛本愿,不了佛智。
-
以净土宗而言,疑本愿是一切无明之根本,众生生死之根源,
-
法然上人言:「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涅槃之城,以信为能入。」
-
愿──
- 总:众生一切愿,成佛愿。
-
别:往生愿,此是众生一切愿之根本。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实相身,真实相之身,法性法身,遍一切处,无形相,无所住。
-
无相而无所不相,随机缘显无边色相。
-
实相无相、无智、无知即无妄相执着之知,故显本有真知。
-
所谓无知无所不知,无相无所不相。
-
为物身,救度众生之身,方便法身,有形相。
-
实相身,遍一切处,故能度任何处之众生。
-
佛心只有度众生的一个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不知,不信,故不相应,不如实修行。
-
真实信心是「淳心、一心、相续心」,始终一贯,始终不二,临终相续。
-
一心之内容则此三心──
-
淳心:纯真性;
-
一心:决定性;
-
相续心:持久性。
-
-
纯实之淳心,无二之一心,不变之相续心。
-
(「念」不相续:念通信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