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恐怖

慧净法师 辑

✦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常简言之就是「死」。死真正之相,不用说当然是自己的死。


✦ 没有我就没有佛教,不知自身则亦不知佛教,「佛教之生起本末」。


✦ 死之看法与超越。佛教根本而言:解决死的问题。


✦ 释尊痛感于人生之苦恼,轮回之无尽,而景慕解脱之道。四门出游,遇阎王之三天使。


✦ 生与死是佛教的原点。任何人都必一死的俨然事实,及死后将如何之疑,是佛教的出发点。

佛教的出发点:后生一大事。佛教从凝视死,解决死出发。

佛教只有一个:以后生一大事为开始,以后生一大事之解决为结束。

唯有生死轮回的解决,是人生穷极的目的,也是学佛的最终目的。

人生之目的,即是人生的本质问题。人在面对死亡时,才会了解生命。

生死轮回是人生最大的问题,最严重的事,所谓「人生一大事」。

故死的解决是一生参学的大事。


✦ 生死轮回的解决,是人生唯一最终目的,也是学佛的最终目的;

但,却是天下绝对难事,非自力可成,唯依弥陀救度。


✦ 死虽圣人亦不可避。死是极为无造作的事。大圣释尊,从容入寂。


✦ 死如国王,善导大师说:「无常念念至,恒与死王居。」


✦ 生与死不是两个东西,生死一如,一如不是一样,但却密不可分。永在一起,非同非异。如纸两面,表里一如,又如正面与反面,故有生必有死,没有不死之生,故曰一如。


✦ 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因此,我们非死不可。世上没有不死之人,没有一人与死无缘。


✦ 出生时即带着死,未注生先注死。人一出生便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不知何时执刑,说到就到。唯有死是不择时机的。死随时都在脚下,死如影随形。

死在任何瞬间都可能发生,绝对性的从他方迫向我来。


✦ 地球上约有七十亿人口,这七十亿人口在一百年之内都会死去;虽有少数存活,但再过几年,也都非死不可。


✦ 人生如牛赴市,步步近死。

活了一天,便是死了一天,便与閰罗王更接近一天;

活了一年,便是死了一年,便与閰罗王更接近一年。


✦ 从生到老都被死包围,无论何时何处,都离不开死,都会遇到死,都在死的手掌中。事故灾难或许能免,死总不能免。病,不一定死;无常风起,非死不可。


✦ 我们从生下来即在死亡的手掌中,死在吞食这个饵之前,先玩弄着它。


✦ 人生之悲剧,是早是慢,终必一死。肉体虽亡,尚留不灭之生命的生死轮回。


✦ 一个人再怎样的有学问、有名位、有财产、有权势,死时一点都用不上。

那时只有孤独无伴、无助无力、黑暗绝望、恐惧痛苦,只有孤零零的去面对阎罗王的审判。


✦ 死如老虎,绝对孤独、无力、黑暗、绝望、痛苦、恐惧。


✦ 面对死亡时,没演技的空闲,亦无意气与骄慢,唯吐露本音。


✦ 佛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人永远孤独寂寞。


✦ 苦集灭道,人生是苦,苦海无边。


✦ 苦的根源是死。死,是苦恼不安的根源。

爱别离苦,不甚苦;死时连自己的身体也要离开,才是最大之苦。


✦ 若深入思考,人都有对于死的不安。因为不知自己是什么,不知何时会死,不知死后将如何,未来会成为什么,因此人的内心都有不安,所以快乐不起来。

不知故不安,不能清清楚楚地知道,故心中总有不安,若越大事则越大不安。对老后不安,因不知老后将如何;对死后更大不安,因不知死后将如何;现在不清楚,故现在不安。

死百分百会来到,不知何时会来故不安,这种心情谁都有,故人生无真乐。


✦ 生是现在,死亦现在,现在是决定之刻。

每个人现在都踏在双叉路口上,是往极乐,还是往地狱,现在必须决定。未来是现在的延伸,未来的解脱,决定在现在。唯有现在的解脱,才有未来的解脱。唯有现在的决定,才有未来的决定。

唯有现在的决定往生,才有临终的决定往生。是现在决定未来的解脱。若未来黑暗,则现在亦黑暗。既是生,则前方有黑暗之死等待,唯有死是众人确确实实之未来。问题是人生的大事,解决的大关键,在你眼前。若现在不决定,必再沉沦旷劫。从苦向乐,从黑暗向光明,从娑婆向净土,都决断在现在。


✦ 无论是谁,他的心中都盼望着明朗、快乐、幸福的人生,但其人生中有无底的不安与黑暗盘踞着,这便是「死」。


✦ 凝视死,死之后面有后生一大事,唯有解决此,才能开展光明辉耀之人生,此时方能享受人界受生之大欢喜。


✦ 所有的人,都非一死不可!若老实地凝视这事实时,我们的人生便会陷入黑暗之中,因此平生尽量地忘怀于死,便是我们的心态。


✦ 我们平生虽然忘记死,但死却不会忘记我们,且会突然袭击我们;我们平生虽然逃避死,但死却不会离开我们,且会突然接近我们。这种心态并不能解决死的问题。唯有正视死亡,了解它、解决它、超越它,人生才能安心、快乐、幸福。


✦ 从远处眺望死,而说死不可怕,这正如在动物园眺望笼中的老虎一样,动物园的老虎不会加害自己,因此不会觉得害怕。反之,即将真正面临自己的死亡,则犹如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一样,只一见,便双脚瘫软。


✦ 与死相遇时,我人对死的看法,全失去意义。对死的看法,要立足于此。


✦ 危在生死关头时,其实水平就看出来了。


✦ 真的安心满足,唯有将死解决。

只要不解决死的苦,人生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安心与满足,也不能好好的生活。可知,生死本是互为因果,唯能善死,方能善生。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现在不达成人生之目的,则永远失去救度之机缘。


✦ 因有后生一大事,所以赴火也要去闻法修行。


✦ 非知不可的:会者定离。如坐车,非永远的座位,有下车时。有借有还,非还不可。


✦ 但人都没想到会死。很危险,大家有多深的感觉。哭着哭着,马上来到,逆栽。


✦ 俗人从生来看死,将死置于远方,以死为表象(观念、象征)


✦ 人生终毕一死,但以为现在没关系、很可靠之生活。如此理解是根本的错觉。


✦ 将死视为一种偶发的、突然的事,如结婚、生日。


✦ 九十九分绝望只有一分希望的患者,不认为今天会死。


✦ 老人也知会死,但不认为今天会死,不认为那么快会死。


✦ 虽老病迫在眼前也不认为今天会死,会那么快死。把死置在远方,当作对象。


✦ 越能体感人是短命之身,越能过着像人的生活。无常杀鬼并不区别你是权力者或亿万长者,谁都不能保证明天之命。


✦ 是有地狱,或无地狱,这是知识的问题;

惧怕死后,希望被救,这是人性的问题。


✦ 总觉得对死后恐惧,对地狱害怕,这是从甚深的人性而来。


✦ 眼前地狱,视而不见。无意识之底,有死之不安。


✦ 只要有死亡,一切的成就皆是失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凝视世间无常之真实。快乐之影,有无常之响。


✦ 即使一刻也不可不急的是生死一大事的解决。


✦ 不是非常危险吗?何以没注意到起于足下之一大事呢?何故不忠实地凝视自己的立场呢?这一大事的自觉是蒙佛救度的出发点。


✦ 触芒刺而攒眉,顾遗金而动色。

小小得失,未免膺怀;生死到来,安能自在?


✦ 临终可怕心相─大命终将,悔惧交至。


✦ 入地狱后会后悔─一入地狱受长苦,始忆人间善知识。


✦ 任何比喻,都不足以用来说明地狱之苦。三百支枪刺到身之喻,石头与雪山之喻。世间熔炉之火拿到地狱,顿如霜雪之冷。


✦ 《正法念处经》说:「若人闻一切地狱所有苦恼,悉皆不堪,闻此则死。⋯⋯ 如此阿鼻大地狱处,于千分中,不说一分。何以故?不可说尽,不可得听,不可譬喻。⋯⋯ 无人能说,无人能听。若有人说,若有人听,如是之人,吐血而死。」


✦ 人生在世,谁能免死,只营眼前事,不虑后世者,愚也。


✦ 不求解脱,人人难免如斯;一入轮回,世世皆成堕落。


✦ 罪人心中所想的,是如何才能救赎自己,以免于受那一日的报应和惩罚。


✦ 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故凡学佛,必先为了生死。生死不了,

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不生西方必堕恶道,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 人的一生,从永远的生命之流来看,如同滔滔不绝之流的大河水面,忽然生起,又忽然消去的水泡一样。生与死,从其所显的外相来看,确实有差别,生非死,死亦非生。但这只不过看其表面的现象而已。恰如地下水,地下之水无论何处都是相通的。生命之流,生死一贯地在底下流动着。


✦ 闻说后生觉尚远,未知今日即彼日。

今天是他人的事,明天就是我的事。


✦ 时间总会过去,好景不能长久。

一息不来,万劫长往;得救机缘,就是现在。


✦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等待的是死亡,一个有信仰的人等待的是重生。


✦ 腊月三十日将届,如人临终,获信者喜,未信者悲。


✦ 腊月三十日是阎罗王的请帖,准备好的人可喜,没准备好的人可悲!


✦ 过年是人生终点站的里程碑,准备好的人可喜,没准备好的人可悲!


✦ 人在世间,种种爱恋,种种驰求,

一旦临终,究有何物,为我所有?


✦ 世间眷属,报尽则离,图久聚者,

当结佛缘,同念弥陀,同生净土。


✦ 阎王注定三更死,不能留人过四更;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 自古由来谁无死,死前人人皆平等。

平日修持好伪装,生死面前难掩饰。


✦ 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

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


✦ 天堂地狱两界连,任君脚踏哪边船;

成仙成畜随人愿,若错毫厘谬万千。


✦ 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

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 对于死有二特质:

一、必定。

二、不知何时。

出息入息,不待命终。我们必死,但不知何时。因:必死,缘:无量。

以佛教来讲,死法是各各的缘。死缘来时,死法如何。没法反抗,不可辩白,不能发牢骚,如同被我们杀生食肉时所杀的活物。

死法不一,死缘无量。天灾、地变、人祸、意外。有因欲而死。有坐电梯,因没箱底,落下而死。天桥倒下,压死停车人。KTV烧死16人。有因失掉照相机,遍找不着,焦急而死。后来被人发现就在他的旅行袋中。


✦ 凝视奥藏的心,摘出不安和苦恼的根源:

一、人为何物?

二、我从何来?

三、将往何去?

四、人为了什么而生存着?

五、即使做什么也不能打从心中满足,为什么?

六、即使面临死亡也安心、满足的是什么?


✦ 人生之目的与趣味之异有三:

一、万人、共通、唯一。

二、能够完成。

三、至临终时才完成亦感满足。


✦ 命终三识三位三爱(三种执着心)

一、第六识,明了心位,通起善恶无记心,起境界爱。

二、第七识,自体爱位,唯起有覆无记心,起自体爱。

三、第八识,不明了心位,唯有异熟无记心,起当生爱。(即指异熟生心,报生心,依前世业因招感果报之心,阿赖耶识转生)

此中见佛来迎等事,即在第一明了心位。依此,则临终行仪时期之有效时间,甚为判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