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显其义

✦ 净土正依之《三经》,即《无量寿经》、《观经》、《弥陀经》等。《论》者,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等。《释》者,昙鸾、道绰、善导等诸祖师注疏集偈等。

由此教义传承,故能保证教法的纯真无伪,不致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然后行人才有必定可依的标准。可见,教义传承实是一宗弘扬、众生修学之生命所在。


✦ 自古以来研究净土教理者,大都认为净土宗有三流──「慧远流」、「善导流」与「慈愍流」,也就是这三个流派在弘扬三种不同的净土教理。

其实严格来讲,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乃至净土法门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三流,如果有,也只有善导流,而且完完全全的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净土宗主要的思想,我们这一流就是善导流,为什么我们唯依善导流呢?原因如下:

「慧远流」所修的不是依据阿弥陀佛「专称佛名」的本愿,也不是纯粹依据净土法门的正依经论。他修持所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所修的是入定见佛。所以,从法门来讲,不是依据纯粹净土经典的法门;从根机来讲,也不是完全适合普遍的根机。我们如果依慧远流作为修习的依据,那就没有希望了;因为依般舟三昧的方法来修行,不只没有普遍性,即使是高僧大德也很不容易修成,更何况是我们这样平凡庸碌的凡夫呢?

我们也不依「慈愍流」,不以慈愍大师为我们的祖师。因为慈愍流的修行方法是融合性的,融合禅、教、戒律,不是纯粹「专称弥陀佛名」,由于不纯粹,我们也修不起来,既不应机也不契法。

唯有善导大师是纯粹依据净土的经典,契法契机,只要称名必定往生。「契法」是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这个法,「契机」是普遍的众生都能够往生。


✦ 净土宗祖师的传承与著作,主要就是: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昙鸾祖师的《往生论注》、道绰禅师的《安乐集》、善导大师的《观经疏》。这五位祖师虽然出生的地方和时间各自不同,但是共同的,都是依据净土三部经,尤其是《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开展净土宗义。这五位祖师这方面的著作,开展出去的,以及收合回来的,都是依据第十八愿。


✦ 从北宋一直到近代,弘扬净土的人大多不太知道有善导大师一系的净土教理思想,不晓得掌握《大经》三要,因此所解释、开展、弘扬、修持的,可以说不是很纯正的净土法门。纯正的净土法门,他的根源,大开大合,都在第十八愿。

龙树菩萨《易行品》的核心也是第十八愿。《易行品》将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概括分为「难行道」与「易行道」,易行道主要就是指第十八愿,所以《易行品》的核心就是第十八愿的解释之文。

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也是依据第十八愿所开展出来的,所谓「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昙鸾大师是融合《易行品》和《往生论》的思想,然后望着《大经》第十八愿为根本来解释《往生论》,而开展出《往生论注》。所以《论注》最后结论的地方,昙鸾大师就举出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这三个愿作为「速得成佛」的经证,同时建立起他力的教理思想。


✦ 古往今来所有净土法门中,善导流是最纯、最专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都是以圣道法门的理论来解释净土法门,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呢?因为自宋朝以来解释净土的以天台宗和禅宗为多,但是他们都没有接触到善导大师的著作,所以都不是以净土来解释净土。

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完全是以净土解释净土,天台智者大师也有注解《观经疏》,不过是以天台及禅的教理来解释;北宋非常有名的知礼大师也写了一部《观经疏妙宗钞》来解释智者大师的《观经疏》,也是以天台的教理来解释净土,所以就把净土信仰解释成天台的思想了。还有,宋朝永明延寿大师是禅宗的行人,他认为禅不够究竟,最后还是要回归净土,但是那个年代学禅的气氛很浓厚,为了引导学禅的人进入净土,所以就提倡禅净双修,这样当然是以禅的教理来解释净土。这有时代性、契机性的方便,可是如果站在净土法门来看,那些就不纯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们要强调「净土门」与「圣道门」不同的原因,因为将它划分开来才不会彼此模糊、混淆,甚至强调难行道、易行道,强调他力、自力,强调要门、弘愿门,强调正行、杂行,就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混淆的、毫不妥协、苟且,让我们能够明辨什么才是真正的净土之道,什么是混杂不纯的,让我们很容易的正确掌握行持,也了解往生是进入报土。


✦ 我们这个法门传承自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是我们的宗祖──本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传承于道绰大师,道绰大师传承于昙鸾大师,昙鸾大师传承于天亲、龙树菩萨,这是我们的法脉。而这个法脉直到善导大师才集其大成,因此善导大师是本宗的宗祖。

我们所修的法门,就是依照宗祖的传承来修持,这不只是善导大师个人的意见,而是源自他的智慧三昧证悟佛所说的传承。因为「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经典虽是白纸黑字,但凡夫理解不来,必须透过有修有证的祖师解释,我们才能正确掌握释迦牟尼佛的本怀。


✦ 为什么说善导大师的教理思想才是纯正净土思想呢?因为善导大师传承自道绰大师、昙鸾大师、天亲菩萨、龙树菩萨,这几位祖师所著作的净土教理都很纯粹,是完全依据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来开演。龙树菩萨是八大宗派共同的祖师,相传是释迦牟尼佛再来;天亲菩萨被尊为千部论主,智慧修持都很高;昙鸾大师、道绰大师,他们的道行、根机、学问在当时都是出类拔萃的,尤其善导大师,自古以来就公认是阿弥陀佛所化身。


✦ 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他们纯粹都是依据净土三部经来阐释净土法门,不夹杂其他的教理在里面。所以这一味药是经过严选的,因此既纯粹无杂,又契理契机。

我们这个既专又纯的净土法门,它在方法上简单容易,我们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往生的正因,必定能够往生。如果不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一定,或许能够往生,或许不能够往生。

因为一个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他的心无形中就专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专依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一个人如果专依靠,而所依靠的对方是可以依靠的,那岂不是当生就能成就。你如果不专,那就不一定。不是说不可能,是不一定。


✦ 我们这个法门说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要掌握第十八愿,净土法门如果不掌握第十八愿同时不依循善导流来解释,恐怕就不是纯正的净土法门,因为往生的方法有讲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称名念佛,而且称名念佛的内涵也各有不同的说法。其中,只有善导流的说法,也就是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这个法脉的教理思想才能跟第十八愿完全地相符应。所以净土法门掌握根本就要掌握第十八愿,掌握第十八愿就要掌握善导流这个法脉。


✦ 净土法门千开万合,都离不开阿弥陀佛的根本愿,根本愿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自己看根本愿的经文不能真实理解,所以必需要透过祖师的解释。然而,究实而言,历代高僧大德虽对阿弥陀佛根本愿有各种内容的诠释,但只有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几位祖师的解释,可以说都是很纯粹的,是一棒接一棒,是上传下承,内容都一致的。


✦ 凡是有志于学净土法门,而且对净土法门有使命感的人,最好把净土宗祖师解释本愿的相关法语背下来,这样,法语的内涵就会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就会增长我们的信心、智慧、法喜,会让我们更肯定这个法门的容易与殊胜,更肯定所谓纯粹的净土法门就唯有善导大师这一个流派。


✦ 佛法八大宗派当中,我们选择的就是净土法门。大家如果有深入净土的教理,将善导大师这一个法脉的教理,跟历代弘传的,也就是北宋之后所弘传的净土教理互相比较,就晓得我们这个法门才是纯正的净土法门,才知道善导大师的思想才是合乎净土三经,才是契理又契机的。所以,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就要专依善导流这一脉的思想。


✦ 我们这个法门传承的祖师解释第十八愿时,都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解释为「称名」,或者「下至十声」、「愿生我国,下至十声」、「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这就非常的具体,我们只要依据这个而不依据我们的内心,这就可靠了,如此一来,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如果要以自己内心的领悟、体悟、感受、感觉乃至体验作标准的话,那就不能够普遍,不一定每个人都做得到,如动物、小孩、愚钝的人、老人家、临终的人,就不能往生了。反之,如果解释为「称名」、「专称弥陀佛名」,那就非常容易,人人都能够做得到。


✦ 净宗根源之第十八愿(本愿),弥陀示现的善导大师有很简明扼要的解释(称为「本愿取意文」),此解释是对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原则、标准的解释,凡净土行人,应依此释,信解之,实践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