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愿称名

本愿称名

✦ 本愿有两种,一种是「因本之义」,一种是「根本之义」。就「因本」来讲,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本愿;现在我们讲的是「根本之义」,四十八愿当中,如果寻求哪一愿是根本?只有「第十八愿」。

无论是《无量寿经》或是祖师的传承,譬如龙树菩萨《易行品》所谈的本愿内涵,或是天亲菩萨《往生论》所讲的本愿,或是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所讲的本愿,或是善导大师《观经疏》以及《四部五卷》所讲的本愿,都是指第十八愿,而不是其他的愿。因此,我们只要谈本愿,就是指第十八愿。

一般人之所以会误解,是因为他们不是专研这个道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无量寿经》里面有一段文:「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里就有谈到「本愿」两个字。同时又说「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这一段的意思是在讲四十八愿中的哪一愿呢?当然是指第十八愿,而不是第十九愿。「成就文」、「流通文」也都是在讲第十八愿。可是如果对方的理解还没有到达一个程度就无法了解,当他到达那个程度时,只要善知识稍微一点拨,立刻就通了。


✦ 本愿有「广」、「略」、「要」之别;「广」就是总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愿;「略」就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结论之处所举出的三个愿──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要」就是四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愿,也就是第十八愿。四十八愿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第十八愿,只要有第十八愿,「广」也好,「略」也好,统统都涵盖在当中了。


✦ 善导大师依据净土经论所阐明之净宗宗旨及思想,一言蔽之,即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八字。亦即:善恶凡夫,得生报土,唯依本愿,称名念佛。


✦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所言之「乃至十念」的念佛,在四种念佛方法之中,既非实相念佛,亦非观想、观像之念佛,而是「称名念佛」。释尊于《观经》亲自解释「十念」为「十称」,亦即《观经》言: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 
  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之「念佛」即是实相、观想、观像或心念之念佛,他此时之根机只堪行「称名念佛」。弥陀之本愿乃是为救度一切根机之「十方众生」,故其中之「乃至十念」必是「称名念佛」,否则上述经文之「下品下生」之众生将漏于弥陀本愿无法往生,十八愿则无法成立矣。故「念」即是「称」。


✦ 「本愿称名」:本愿即是四十八愿中之根本愿──第十八愿,此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本愿大意是:十方众生,愿生极乐,乃至十念,必定往生。

「十方众生」即是「一切善恶凡夫」。「乃至十念」即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之「称名念佛」,长命之机则上尽一形之念佛,短命之机则十声一声一念之念佛。

总之:不论何人,愿生极乐,只要念佛,则乘佛愿力,必得往生。简言之,即是「念佛乘佛愿,必生极乐国」。信者信此,行者行此。这是弥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普救的弘誓本愿力。


✦ 《易行品》说: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第十八愿中「乃至十念」的「十念」是指称名念佛,这是根据哪里而来的呢?第一位就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清楚地说明第十八愿就是称名,同时也指出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才是本愿。龙树菩萨完完全全把「第十八愿」定为「本愿」,把「乃至十念」定为「称名」。

我们这个法门依据这个判定是非常有力量的,因为龙树菩萨最权威,没有人能够否定,「本愿称名」这四个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显露在这里。


✦ 「本愿称名」之义,龙树菩萨于《易行品》释言:「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此之「本愿」即是指第十八愿,「称名」即是第十八愿所言之「乃至十念」,「自归」即是第十八愿所言之「欲生我国」,亦即「愿生彼国」;如是之人,即时入必定(正定聚),故劝「常应忆念」。


✦ 「本愿称名」之义,昙鸾大师于《往生论注》继承龙树菩萨而标示于「易行道」言:「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佛因缘」是指第十八愿,因为一切善恶凡夫,愿生净土,只要念佛,必得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之力故。「乘佛愿力」即是「乃至十念」 之念佛,念佛即自然乘佛愿力故。


✦ 昙鸾大师于《往生论注》之结论言:「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以此明知:十念之念佛,即是乘佛愿力,便得往生;信而行之,即是「信佛因缘」;不信不行,即非「信佛因缘」,亦非「乘佛愿力」,不得往生。


✦ 何以「十念念佛」之众生,便得往生?因为「念佛」即是「缘佛愿力」故,便得往生。信者信此,行者行此。故《往生论注》之结论总结而言:「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摄护念佛人之「弥陀愿力」)可乘,当生信心(念佛),勿自局分也。」


✦ 因为往生之功在弥陀巍巍的本愿力,不在儜弱怯劣的凡夫身;故不问善机恶机,但念佛皆往生。「但念佛」并非排斥其余修行,而是欲生弥陀净土,不依靠自己修行之力。

若论敦伦尽份,闲邪存诚,持斋戒杀,济贫扶弱,随缘随力行五戒、十善、六度,乃是深信因果、愿生极乐的净土行者分内之事。

只是欲生彼国之人,应该首先知道众生善恶虽然轻重不等,弥陀佛心却是平等普济。若能如此体悟,则善机感念佛德更加力行善事以报恩,恶机蒙佛救度自能洗心革面以行善。故生起真正报恩、行善的力量,其根源来自对弥陀大悲的触动。


✦ 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然,处是娑婆,时是末法,机是愚恶;八万四千法门中,堪应此处、此时、此机之妙法,唯有「弥陀本愿,称名念佛」。


✦ 本愿念佛,罪人尚得灭罪往生,何况圣人!本愿念佛何以既如此简易、又如此殊胜?皆由弥陀愿力弘深之故,故一切法门,皆无过于念佛。此法简易圆顿,信即往生,以其易故,世人甚难信受。


✦ 净土宗的特色就是「本愿称名」,不是三学念佛,也不是六度念佛,而是称名念佛。称名念佛本身就合乎弥陀的本愿力,弥陀的本愿力就是佛力,使念佛的众生人人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即使他五戒不具足,即使他难免妄想杂念,不能功夫成片,即使他没有文化不能深入经藏,即使他还是凡夫心无法发菩提心,即使他没有修习三学六度,统统都能够往生。

因为往生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靠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弥陀佛名本身就具足能够消除我们生死之罪的功德,具足能够横超三界六道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具足到极乐世界就能够快速成佛的功德。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任何的众生、任何的根机都能够平等的、无条件的往生到涅槃的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本愿称名」。


✦ 《大经》中所谈的「三辈」不是指往生之后有「三辈」,这「三辈」的意思是指修行的根机可分为三种,虽然根机有三种,但往生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本愿称名」。善导大师解释「三辈」时说:「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这说明众生根机各有不同,但要往生的话,一定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 弥陀誓愿虽有四十八,唯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此本愿之王「唯说念佛」。


✦ 如果讲阿弥陀佛的本愿,却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是完全彻底放下、全身靠倒,却要修其他的法门来回向,就不是本愿;或虽念佛,可是有种种的条件要求,譬如要理一心、事一心、要功夫成片、要念到清净心,这样也不是弥陀的本愿称名。


✦ 细检吾心,何有善根可回向?虚假不实,污秽不净,是吾人之实相;举止动念,不离五欲;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宗祖言:「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若不乘弥陀愿力,必将旷劫常流转。若可回向者,唯有本愿称名之功德,可以平等施一切,同发愿生心,往生安乐国,现生增福慧,临终蒙来迎。


✦ 阿弥陀佛将他所有的功德化成这一句名号回向给我们众生,所以这一句名号蕴含了阿弥陀佛的所有光明。因此,我们凡夫以微小的心来称念这句光明名号,就跟阿弥陀佛的名号结合、跟阿弥陀佛的光明结合,岂不是我们身上的光也随着阿弥陀佛的无量的光明而遍满无量宇宙。


✦ 以佛德来讲,佛德是无相,没有声音语言,也没有符号文字的,是声闻、缘觉、菩萨所难以思议的。但是阿弥陀佛把这实相无相的全部功德化成为一句有相的,有声音语言、有文字符号的「南无阿弥陀佛」,让我们凡夫用眼睛可以看,用耳朵可以听,用嘴巴可以称念,这就是阿弥陀佛所选择的本愿,也因为有这本愿的称名,才能彻底救度十方众生,所以十方众生只要称名就好。


✦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第十八愿成就文)──此二句贯通上下,双明彼佛成佛之功用,及众生往生之理由。由彼佛成佛,故本愿不虚;由本愿不虚,故称念必生。


✦ 每一尊佛之所以成佛都各自有他的本愿,只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有别于其他诸佛,是十方诸佛所没有,是超越于十方诸佛的本愿。所以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后,依他的本愿所成就的大力就特别的殊胜广大、弘深。


✦ 我们都是贪瞋痴的凡夫,一点烦恼都没有降伏,更不用说断除,可是我们只要称念六字洪名就能往生无为的涅槃极乐报土,那绝不是我们有什么称名功夫,也不是我们有何种修行力量,都不是假借这一些,完全是由于「法」的功「德」,这个「法」就是指「阿弥陀佛」。


✦ 所谓「易行道」之所以易,是因为弥陀本愿称名,如果不是弥陀本愿称名就不易,同时易的本身有殊胜的功德,因为能够在现生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之时,就已经预入不退转的果位,所以易行的本身是方法容易、功德高超。


✦ 弥陀所选择之本愿念佛,「殊胜」的同时,也是能使一切众生平等往生报土的「容易」;不论愚痴卑贱、一文不知,人人都能。是故本愿念佛,殊胜简易。


✦ 如果讲阿弥陀佛的本愿,却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是完全彻底放下、全身靠倒,却修其他的法门来回向,就不是本愿;或虽念佛,可是有种种的条件要求,譬如要理一心、事一心、要功夫成片、要念到清净心,这样也不是弥陀的本愿称名。


✦ 不论圣凡善恶,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得平生业成,这当中并不需要功夫成片,梦寐一如,也没有要求要断见惑、断思惑,成事一心、理一心,才有这种功能,全都不需这些,而是只要称名,自自然然的、不假勉强的就得蒙佛救度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我们只要称名念佛就可以了,为什么?因为功德全都是来自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之故,所以说一切皆来自于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


✦ 只要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正定业,有没有布施、布施多与少,跟往生都没有关系;持戒清净不清净,跟往生都没有关系;有没有禅定的功夫,念佛的时候心中有没有妄想杂念,心中清不清净,跟往生也没有关系;有没有开大圆镜智,或者明心见性,跟往生也没有关系;有没有发无上菩提心或者修六度万行,跟往生也没有关系。跟往生有关系的是什么?是称名。


✦ 阿弥陀佛又称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意思是法界所有功德,不管是五戒功德、十善功德、声闻的功德、缘觉的功德、三贤小圣的功德、十地大圣的功德、所有诸佛的功德,都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当中,所以叫做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称念佛名自能招来佛的功德,领受佛的功德,因为佛名与佛德互相融通一体不离,犹如按电灯开关,自然招来一片光明;不需造作,不用勉强,我们只要念佛,自有佛德在身,佛的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


✦ 我们只要以我们凡夫的嘴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成为往生的正因,往生的功德资粮就完全具备。由于这一句名号不是普通的声音,是有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在里面,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功德在里面,所以「口称」成因是由于「法德」。阿弥陀佛因地兆载永劫所积植的菩萨无量德行而成就正觉的这句名号,目的就是要让十方众生来称念来往生,所以说「口称成因由法德,全德成名令口称。」


✦ 阿弥陀佛的本体以及他的佛名是在一起的,离开了阿弥陀佛本体就没有六字名号,因为六字名号是本体所成的,而这句名号之外也没有阿弥陀佛。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句名号的话,我们要怎样跟阿弥陀佛接触?要怎样跟阿弥陀佛互动?阿弥陀佛浩浩荡荡存在宇宙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是若没有了这一句名号我们就不能跟他沟通,就好像电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没有管路、没有频道、没有开关,则接不上线。所以说「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 「失念称名」意谓:因造恶之报,而临终苦逼,遇善知识之教,苦逼心乱之当下称名念佛。因此,具足十念之称名,一生造恶之罪人,亦得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而往生极乐净土。

虽然有口称,但是行者本身三业无功,虽三业无功的念佛也能往生,这正显示往生的功德、功能,不在众生这边,完全在弥陀那一边,众生只要称念弥陀佛名,佛名的功德、佛愿的力量必然会使这个即将堕入地狱的人往生,这就是所谓的「完全佛力、绝对他力、毫无自力」。


✦ 阿弥陀佛为我们所成就的这种只要称名就能够往生的易行方法,就是我们净土宗的特色──本愿称名。

「本愿称名」就是三业无功,全凭佛力,不假借我们众生的造作、不假借我们众生的功德功夫来往生,完全不靠这一些,只要我们称名念佛,名号的功德就能够单独的、自然的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只要称名念佛,称名的本身就能够让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这就是「名号独运、称名独达」。


✦ 佛心虽平等,根机有亲疏;本愿及三缘,唯摄取念佛。


✦ 「本愿称名」:专称弥陀佛名是根据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本愿」的称名才是净土宗的特色。


✦ 「称名」是弥陀的本愿,是弥陀对我们的要求、规定,对我们来讲这种要求可以说毫无压力,让我们知道并没有门槛。


✦ 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洪名不可思议,非迷悟善恶、信疑自他之法,是依「凡称念者必迎生极乐」之弥陀誓愿。


✦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是「持戒念佛」才能往生,也不是功夫成片的「禅定念佛」才能往生,也不是深入经藏、广学多闻的「智慧念佛」才能往生,也不一定要发四弘誓愿的「菩提念佛」才能往生。我们往生是靠弥陀的愿力,靠这一句名号的佛力,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所以我们净土宗就是「本愿念佛」,靠阿弥陀佛根本愿的愿力而往生。


✦ 第十八愿是「根本愿」,也就是「称名愿」。为什么称名是「根本愿」?因为「名即体」,这句六字洪名就是阿弥陀佛本身,只要碰到这句名号,就跟阿弥陀佛结合为一,这就叫「机法一体」。


✦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五戒是诸功德之一,十善也是诸功德之一,三学、六度、四谛、十二因缘都是修诸功德之一,各个都有其因所感召的不同的果,如果不回向往生,当然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第十八愿「称名念佛」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


✦ 「乃至十念」是上至一辈子,乃至临终才遇到这个法门,而称十声、一声、一念也都能往生,也就是「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这两句话,这个叫做「本愿称名」。


✦ 「往生」弥陀净土是果,他的因就是「信心」和「称名」;而「信心」不在「信心」的本身,是信──「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必得往生」。所以往生的因是「称名」,信是「信称名」。总结来说,往生的正因是「称名」,本愿就是在讲「称名」,「本愿称名」就是我们净土宗的骨干。


✦ 虽然根机各不相同,不过,只要对「机」与「法」有体会而不改变的话,那就是「机法深信」。

所谓「深信」,就是不会变,体会深的人固然不会变,体会浅的人也不会变。最基本的就是愿生称名,深信「只要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任何人都必定往生」。所以,即使未学净土的教理,他只是专念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他照样往生;即使他没有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没有去想机深信、法深信的内涵,他只是专念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他照样往生。所以往生最基本的是愿生和称名,所以善导大师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 我们这个法门对精进、懈慢的定义,和圣道门是不一样的。以本宗的行人来说,本愿称名就是精进;如果不是本愿称名,即使发菩提心修诸万行、累积功德,从早到晚精进的修行也算懈怠。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

所以《无量寿经》说:「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能够「谦敬闻奉行」就是精进,如果对这个法怀疑不信,再怎么样都是懈怠,为什么?因为他有憍慢之心。以憍慢之心来修诸功德,跟这个法门来比较都是懈怠不是精进。


✦ 「念佛三昧」有两种,一种是「圣道门」的念佛三昧,这是以念佛为方便、工具,而达到定的境界;另一种是「本愿称名」,本愿称名本身就是念佛三昧,即使是以贪、瞋、痴、散乱的心称念弥陀名号,没有达到定境,也是念佛三昧,因为他是依据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知道只要称名必定往生,所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这样的念佛本身就是念佛三昧了。


✦ 所谓十声称名具足愿行,并非称念之时才具足,是所称之名号本身即具足愿行,今信而称之,故十声的称名当然亦具足愿行。譬如波之润物,并非成为波才能润物,而是本来水就具有润物的作用,此作用波亦具足,故波能润物。


✦ 称名念佛为什么是正定业呢?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顺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就叫做「本愿法门」,我们的念佛就是「本愿称名」。


✦ 念佛是弥陀本愿所誓言的,是弥陀本愿之行,其他之法不是弥陀本愿所誓,是在弥陀本愿之中所没有的,所以善导大师才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而不说修其他的行。

也就是说,本愿除了「称弥陀佛名」之行,没有其他,而且是一向专称,不掺杂其他之行。所以我们这个法门的特色就是「本愿称名」。


✦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建立净土,根本目的在于救度一切善恶凡夫,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弥陀报土,速证正等正觉。为达此目的,成就万德洪名,令众生称念,誓言:若称念我名而不得往生,誓不成佛。此是彼佛大愿之根本,称为「本愿」。净土宗强调称名为往生根本方法,独称「正定之业」,正是因为称名是阿弥陀佛本愿所规定。总之,顺彼佛本愿,乘彼佛愿力,必得往生。


✦ 不论何时何地何缘,都可念佛,都应念佛,也都必往生。既然命促之机,一声一念之处亦得往生,可知并非以称名累积功夫,非以自己称名之力往生,是本愿名号之力使信受念佛之人往生。


✦ 极乐净土是毫无贪瞋愚痴之苦恼的世界,是弥陀本愿酬报的「无为涅槃」之报土,以一切凡夫,乃至三乘之诸善因缘,无法得生;故唯以弥陀本愿念佛之一因方可得生,所谓如是因如是果;除此本愿念佛之外,其他非正因。


✦ 净土法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报土」;方法非常简易可行,就是「本愿称名」。人人可修,人人可证,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亦即所谓的万人修万人去。

称名,不管男、女、老、少、智、愚、贤、不肖都做得到,而「称名」本身就是依靠弥陀的本愿力,现生蒙受弥陀光明护佑,临终复蒙弥陀现身来迎。所以,只要我们依「本愿称名」,往生就已经决定了。


✦ 一个念念相续,毕命为期的人,可说是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千即千生。如果舍去了这么简易又殊胜的法门,善导大师就非常为他担忧而且感叹的说:「百中难得一二,千中难得三五」。也就是说,依本愿之称名决定往生,不依本愿之称名,就不一定决定往生了。


✦ 佛去世后的五浊凡夫,因浊恶不善,为烦恼贼所害,五苦所逼;如斯苦者,犹如溺水之人,常没常流转,是弥陀悲愍,为其建立本愿完成净土急须救度的对象,所谓「弥陀本愿、凡夫正机」;易言之,弥陀之本愿是以救度五浊末世,为烦恼贼所害苦恼不堪的我辈凡夫恶人为目的,若不以救度如斯苦恶之机为急务,则佛之悲愿不够圆满,而众生之沉沦永不超升。然而阿弥陀佛之永劫的大悲愿行,十劫以来的不停招唤,正是以救度如斯恶机为急务。


✦ 临终之人,只念了十声、五声或者一声,他就断气了,这样他也能够往生。以此彰显,短命少念,甚至作恶、未曾学佛之人,都能够往生,何况我们今已学佛、平生多念,而一生长命念佛的人,哪能不往生的呢!所以是以这一种「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以少摄多」、「以恶摄善」、「以短命摄长命」,来彰显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有希望能够往生;这也显示阿弥陀佛的慈悲至极,而且智慧无量,能使我等凡夫但以「只要称名」便能脱离三界六道轮回,而往生弥陀报土。


✦ 学习我们这个法门要清楚,只要称名,现在就已经是往生决定的身份,就已经是给阿弥陀佛救到的人了。


✦ 若不知本愿之理,误认称名只是众生本身之虔诚努力,则信心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从发起。今为建立正信,探根求源,故说「本愿称名」,使知:彼佛本愿是众生称名之来源,众生称名是彼佛本愿之实现,生佛相感,因果相顺,是故必得往生,万无一漏,所谓「万修万人去」也。


✦ 极乐世界是酬报法藏菩萨因地四十八大愿,以及兆载永劫积植菩萨的无量德行而成就的无为涅槃的净土,以我们一切凡夫乃至三乘的圣者所拥有的诸善的功德、因缘,是不能够往生。只可以以阿弥陀佛这一句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本愿称名念佛,以这一个因才能够往生。


✦ 念佛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修之极易;与此相对,诸行非任何人都能,只限于上根利器者,或特定之人。然阿弥陀佛为平等、普遍救度一切众生,故唯以易行之称名念佛为其本愿。


✦ 不管任何人,男女老幼,健康的、生病的,平生的、临终的,甚至是动物、中阴身,乃至地狱饿鬼众生都能念佛。称名念佛是既方便又没有忌讳,任何时间、地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念佛。也就是说不论白天或晚上,不论大殿、客厅或房间、厕所,干净或不干净,也不论做任何事情,当下起念佛的念头,都能够念佛。

这样的念佛,并不会因为它是这么的容易,功德就比较小,不是的。因为所念的这一句是万德洪名,而这一句万德洪名,是名体一如,因此只要起心动念,只要张口称念,当下就能够显现出阿弥陀佛的功能,可以说「易行中之易行,无如本愿称名」。任何易行道之中,没有比称名念佛更容易的。


✦ 真的进入弥陀本愿的人,会展现念念不舍的念佛,会符合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愿生极乐念念不舍,而且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唯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真实。当我们仰慕真实时,自然会心心念念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Scroll to top